2021年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回首百年治理路,筑梦乡村兴征途”社会实践队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协助村委会开展环境整治相关工作。近年来,通义村长期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了村风、民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将乡村治理底色擦得更亮。
实践队员派发环境政治宣传单
7月15日上午9点,通义村的大喇叭响起了实践队两名成员的声音,播报着乡村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早在11日,实践队已与通义村党支部丁副书记进行了沟通,初步确定利用大喇叭向全村播报环境整治倡议书,既能扩大受众覆盖面,又能实现便民、利民、育民的目标。实践队员们综合考量通义村环境整改现状、村民人均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反复修改后,将“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化为具体措施,形成了一份村民听得懂、记得起、用得着的环境整治倡议书。
实践队员在村中向村民进行环境整治的宣传
广播结束后,村长及妇女主任带着实践队员们挨家挨户拜访村民,派发倡议书。在此期间,队员们参观了一户“进步庭院”。谈及自身变化,户主表示庭院整洁好处多多,尤其是拿了“进步庭院”的称号后,心里更是美滋滋,态度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自己将长期坚持,不负众望。
实践队员为村民讲解环境整治倡议书
在实践过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变了通义村的生态环境,大街小巷干净了,污水消失了,散养家畜、家禽群到处跑,粪便满大街的现象不见了。环境美了,心情好了,村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也利于各项事业发展。然而,“空心村”所导致的废弃庭院问题也成为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唯有扎实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让村民在环境整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步步由外求于人向反求诸己过渡,实现自我教化,才能打造美丽乡村,提高乡村吸引力,助推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交谈
本次实践,实践队员们结合通义村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争当农村环境整治的宣传员,切实体会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明白人民的满足感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都不能有所松懈。环境质量的综合提升不止于一份倡议,要想调动家家户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队员们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绿色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