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回首百年治理路,筑梦乡村兴征途”社会实践队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协助村委会开展环境整治相关工作。近年来,通义村长期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了村风、民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将乡村治理底色擦得更亮。
实践队员派发环境政治宣传单
7月15日上午9点,通义村的大喇叭响起了实践队两名成员的声音,播报着乡村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早在11日,实践队已与通义村党支部丁副书记进行了沟通,初步确定利用大喇叭向全村播报环境整治倡议书,既能扩大受众覆盖面,又能实现便民、利民、育民的目标。实践队员们综合考量通义村环境整改现状、村民人均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反复修改后,将“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化为具体措施,形成了一份村民听得懂、记得起、用得着的环境整治倡议书。
实践队员在村中向村民进行环境整治的宣传
广播结束后,村长及妇女主任带着实践队员们挨家挨户拜访村民,派发倡议书。在此期间,队员们参观了一户“进步庭院”。谈及自身变化,户主表示庭院整洁好处多多,尤其是拿了“进步庭院”的称号后,心里更是美滋滋,态度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自己将长期坚持,不负众望。
实践队员为村民讲解环境整治倡议书
在实践过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变了通义村的生态环境,大街小巷干净了,污水消失了,散养家畜、家禽群到处跑,粪便满大街的现象不见了。环境美了,心情好了,村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也利于各项事业发展。然而,“空心村”所导致的废弃庭院问题也成为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唯有扎实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让村民在环境整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步步由外求于人向反求诸己过渡,实现自我教化,才能打造美丽乡村,提高乡村吸引力,助推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交谈
本次实践,实践队员们结合通义村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争当农村环境整治的宣传员,切实体会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明白人民的满足感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都不能有所松懈。环境质量的综合提升不止于一份倡议,要想调动家家户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队员们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绿色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