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带着共同的信仰,使这个暑期“彩“起来。为推动非遗事业创新性发展,增强非遗文化“生命力”,2021年7月13日至7月27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火光”后浪奔涌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前往渭南市华阴市与华州区等地开展“踏寻皮影踪迹,传承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拜访非遗企业,前往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调研非遗文化皮影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情况,并面向于华阴市华州区当地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于非遗文化的认可感和发展建议。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
图为授予非遗企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证明牌
实践团前往多个非遗皮影企业进行参观调研企业内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规划,并为企业颁授“大学生实践基地”证明牌,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长期化的对接模式,时时前往企业开展调研实践活动,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出新的意见,共授予“华阴市李剑皮影工作室”“渭南市华州区皮影博览园”华州区205库群文化创意园“三块”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证明牌。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中老师
图为实践团与华州区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合影
实践团寻访皮影技艺民间艺人,前往渭南市华州区与华阴市双泉村、台头村、南寨村等地走访皮影技艺民间大师薛宏权、姜建合、王振中、卫兴保、张香玲、汪海洋、李剑等非遗传承人,调研传承人的发展情况与对于非遗传承的规划,共谋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实践团前往华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阴市文化馆,街道办事处,村支部委员会等政府机构调研对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视程度与出台相关政策解读与发展规划,落实效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共计发放问卷1474份,有效收问卷1474份,回收率达(100%),调对象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目的是了解当地居民对于非遗文化了解程度、切实了解到非遗的推广度以及他们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雕刻皮影并进行染色,制作陕铁院共青团形象人偶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实践团成员不仅了解了非遗文化皮影的发展历程及传承情况,更明白了推动非遗事业创新性发展的不易,现如今皮影到底该如何弘扬传承,如何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这是留给我们实践团还未解决的问题,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愿早日寻找到更能增强非遗“生命力”的方法,更好的坚定文化自信。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