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陕西省合阳县召开“学习百年党史·传承五四精神”表彰大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合阳分队被团县委授予“特别服务奖”。
合阳县召开“学习百年党史·传承五四精神”表彰大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合阳分队被授予“特别服务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支团 供图
脚踏渭北高原,情系三尺讲台。自2020年8月份,西农第22届研支团成员在合阳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位教师的角色转变,他们坚守在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线,成为了学生娃娃们心中的知心哥哥和姐姐。他们深入到当地群众中积极开展家访或扶贫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研支团成员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支团 供图
教书育人是支教工作的本职。研支团成员从备好一节课、讲好一堂课、改好一份作业、辅导好一名学生等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各自服务学校的公开听评课、教学研修和各类培训学习等活动,有效提高了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图为研支团成员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剪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支团 供图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成员们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和各方资源,开展了一批丰富多彩又充满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高利瑶担任“科普社团”辅导教师,为三至六年级学生教授有关少儿编程、3D打印等知识;许常俸在服务地组建了第一届马家庄九年制学校国旗护卫队,将爱国主义情感厚植在娃娃们心中;王晓赫借鉴西农的“金秋艺术节”,在服务地开展了“画笔碰撞秋叶,变身叶子艺术家”创意绘画活动;周静与张晓雪二人组建南沟小学“天使合唱团”,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22届研支团成员合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支团 供图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感知另一颗心。西农研支团成员们长期扎根于合阳、澄城两地的渭北山区,服务于六所乡村学校。在山川纵横的沟沟里,他们践行着“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在广阔田野里追求理想,与孩子们一起结出爱与希望的果实。
被授予“特别服务奖”后,研支团合阳分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怀揣着最真诚的心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们,踏实度过余下的时光,为这一年难得又难忘的支教岁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青春筑梦播薪火 支教赋能绘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31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为
“ 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编程伴童行,AI普新知,反诈护社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7月7日至7月22日,西安航空学院“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延光社区,开展了“七彩假期”
韶光筑梦结硕果 艺彩绽芳启新程。七月流火,夏木成荫。2025年7月31日上午9时,洛川县冯家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掌声雷动、 笑语盈盈。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与村里孩子们联袂呈现的文艺汇演在此温情启幕。十五天的教与学,在歌声
教育为翼,可载乡土少年越山向海。2025年暑期,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深耕永乡镇冯家村,以15天的浸润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根脉、科技创新的活力、乡土情感的温度熔铸为系列特色课程。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指尖上的科技创想,从
躬耕沃野淬初心,情系桑梓砺担当。 为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将青春热忱融入乡土实践,2025年7月27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冯家村。从庭院里的孝亲暖意,到果林间的历史回响,再到田垄上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