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9年“科创筑梦,保家卫国”援教实践团正式成立,在洛南县古城镇开展实地支教,帮助近百名孩子圆一个科创梦。2020年疫情袭来,实践团以线上形式开展活动,完成了首版教材及教案的撰写,录制了200余分钟的线上课程。今年“志诚助教,创新筑梦”实践团带着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实践团队依托于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这一科创的沃土,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材子讲师团”、“陕西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成员为核心力量,打造以“爱国教育与科学普及”为主体的青少年成长平台。使一部分具有科创能力的乡村教师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乡村学校创新教育师资雁阵成长,即在支教的基础上上升为助教,助力乡村学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启蒙能力的乡村教师,使其辐射当地更多的学生,让科技创新种子留在乡村,生根发芽。

“志诚助教,创新筑梦”援教实践团的17位成员于7月22日至7月30日共开展为期九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7月22日至25日为前期准备工作时间,7月26至7月30日赴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支教活动。

本次支教活动课程安排以科技创新为主,辅以心理知识,同时渗透爱国、安全元素。开展科学实验小课堂,旨在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创新的大门;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让快乐的童年与安全相伴;有趣的心理课堂及团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肯定自我,悦纳伙伴,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爱国教育以立德树人,在升旗仪式中感拳拳爱国情,在军训体验中悟深深担当。


学生的短期军训和作品展示
实践期间,实践团的五位成员与带队老师张佳佳和校长邢俊杰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会议上,邢校长谈到王石凹中小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提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会议进行的十分顺利。

与学校校长座谈
为提高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实践团成员留下教具,并为他们搭建科技角:串并联电路、水火箭、磁悬浮……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创的种子,让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浇灌,茁壮成长。
离别在艳阳高照的操场上演,泪水成了此刻最烫人的东西。此时的文艺汇演的开始意味着本次实践活动的结束,团队成员带着他们的祝福与孩子们告别,期待下次再见。

学生们的节目表演
实践活动结束之际,校长邢俊杰代表王石凹中小学的全体师生对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7位支教成员这五天来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并期待着支教团来年再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绝对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完成的旅程,只有形成文化、团队、机制,才能将创新科技种子留在乡村并生根发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将会在教育扶智上继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做好乡村孩子求学路上的播种者、引路人。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