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藏区建筑室内环境与用能调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9人在确保实践团人员安全,同时遵守西藏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抵达拉萨市修整后第二天(8月11日),开始有序开展高原特殊室内环境营造和改善的相关调研工作。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受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影响,西进藏人群对高海拔低温低氧低湿环境难以及时适应,人体易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流鼻血等各种不适症状。进藏人群同时还面临着感冒发热的风险,继而在低氧条件下易诱发高原肺水肿等重症,进藏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深入了解进藏人群对西藏特有的低温低氧低湿环境适应过程,实践团队首先开展了进藏人群氧热湿适生理变化实验研究,以期为援藏人才和驻藏军人快速适应西藏气候条件提供依据与指导。实践团队成员每天定时监测短期进藏人群的热湿氧生理参数变化,并认真准备器材搭建实验场所,利用制氧机增氧,空调调温,观察入藏人群在吸氧后和改变室内温度后生理舒适改善情况。实践团队成员积极询问受试者有关生理感受方面的问题,受试者耐心回答并填写问卷。
实践团先后开展藏区建筑室内环境测试和感知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入藏人群在极端干燥环境下的感受。处于该环境下的入藏人群配合实践团成员,非常详细的进行了高原室内环境评价调查。
团队成员根据入藏时间对调研对象进行划分,以观查察在人体逐渐产生高原环境适应的过程中人体生理参数变化,目前已在初入高原和入藏一周的时间点完成了调研,并使用测试仪器对高原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浓度等参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从人体舒适和健康的角度为藏区入藏人群人居环境营造提供参考。
另外,实践团针对入藏人群在干燥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嘴唇起皮、眼睛有血丝、皮肤干燥等)也进行了观察和拍照记录。实践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夏季,拉萨室内环境依然十分干燥且不舒适,对人们对提高室内环境湿度有着很大的需求。
通过为期一周多的实践调研,实践团深入了解了进藏人群的热湿氧舒适和健康需求,以期为降低藏区室内环境给进藏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帮助。每日实践活动结束时,全体成员停止相关参数的记录并导出数据,利用医用酒精对热电偶等与人体接触的仪器进行消毒。
日均14个小时的实践活动让大家感觉疲惫,但更多的对自己的认可和对获取的数据能为改善藏区室内环境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开始调研的第一周,同学们通过自身感受和客观数据,感受到了藏区室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辛苦但却收获满满!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