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三下乡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阳能建筑与环境团队“藏区建筑室内环境与用能调研”社会实践团赴西藏开展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委 2021-08-24 浏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藏区建筑室内环境与用能调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9人在确保实践团人员安全,同时遵守西藏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抵达拉萨市修整后第二天(8月11日),开始有序开展高原特殊室内环境营造和改善的相关调研工作。

image.png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受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影响,西进藏人群对高海拔低温低氧低湿环境难以及时适应,人体易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流鼻血等各种不适症状。进藏人群同时还面临着感冒发热的风险,继而在低氧条件下易诱发高原肺水肿等重症,进藏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深入了解进藏人群对西藏特有的低温低氧低湿环境适应过程,实践团队首先开展了进藏人群氧热湿适生理变化实验研究,以期为援藏人才和驻藏军人快速适应西藏气候条件提供依据与指导。实践团队成员每天定时监测短期进藏人群的热湿氧生理参数变化,并认真准备器材搭建实验场所,利用制氧机增氧,空调调温,观察入藏人群在吸氧后和改变室内温度后生理舒适改善情况。实践团队成员积极询问受试者有关生理感受方面的问题,受试者耐心回答并填写问卷。

实践团先后开展藏区建筑室内环境测试和感知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入藏人群在极端干燥环境下的感受。处于该环境下的入藏人群配合实践团成员,非常详细的进行了高原室内环境评价调查。

团队成员根据入藏时间对调研对象进行划分,以观查察在人体逐渐产生高原环境适应的过程中人体生理参数变化,目前已在初入高原和入藏一周的时间点完成了调研,并使用测试仪器对高原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浓度等参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从人体舒适和健康的角度为藏区入藏人群人居环境营造提供参考。

另外,实践团针对入藏人群在干燥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嘴唇起皮、眼睛有血丝、皮肤干燥等)也进行了观察和拍照记录。实践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夏季,拉萨室内环境依然十分干燥且不舒适,对人们对提高室内环境湿度有着很大的需求。

image.png

通过为期一周多的实践调研,实践团深入了解了进藏人群的热湿氧舒适和健康需求,以期为降低藏区室内环境给进藏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帮助。每日实践活动结束时,全体成员停止相关参数的记录并导出数据,利用医用酒精对热电偶等与人体接触的仪器进行消毒。

日均14个小时的实践活动让大家感觉疲惫,但更多的对自己的认可和对获取的数据能为改善藏区室内环境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开始调研的第一周,同学们通过自身感受和客观数据,感受到了藏区室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辛苦但却收获满满!

责任编辑:吴有政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