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到来,一个健康码,撕开了老人与智能时代最后的一层隔纱,很多问题都显露出来了。老人没有健康码出行难;老人因不会使用共享单车而守在单车旁苦苦等待五个小时只为那不知去向的299元押金;老人因不会预约挂号,看病都成难题……
核心理念
积极老龄化理论认为,人口老龄化象征着人类社会的成熟,老年人口是社会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经验、智慧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促进其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其潜能,参与社会建设,并保障其各项权利和机会。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智能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捷“红利”,却成为困扰部分老人现实生活的一张“大网”,据统计: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将近2亿老人从未接触过网络。对此问题,国家提出了相关政策,例如《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兜住底鼓励推进新科技、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能兼容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
经过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国情民意,实践队提出了“拉一把”为老年人提供信息素养类教学,提高老人对智能化产品的应用能力,让老人更好地感受社会温度、科技力量的想法。通过调查老年教育集中的老年大学,探究信息素养类课程的供需问题,进而发掘老年人对数字化时代的看法及适应程度。
万事俱备前期的准备工作:
1.实践队通过和指导老师电话会议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及访谈大纲。
2.实践队设计并制作了简易版的《微信基础功能指南》,将其印刷成页。
3.实践队与西安市部分老年大学进行电话访问,提前了解各学校基本情况。
付诸行动
No1.老年大学
实践队和带队老师一同前往西安老年大学,进行调研。询问了相关人员,记录了该大学现有的课程设置。
实验队前往陕西老年大学以及其临潼分校,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人员访问。
实践队前往大唐社区老年大学,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许多该大学的老年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开展情况和课程设置。
No2.公园、社区寻访
实践队前往交大社区、长乐公园、兴庆宫公园、赛格公园等社区及公园,进行随机调研,并对遇见的老年大学学员进行访谈。过程中,感受到多数老人对老年生活的激情、热爱,并亲身体会了他们的晚间及午后娱乐项目及才艺训练。了解到老人对数字化时代的运用和切身感受。
研究成果
在进行为期八天的实践活动后,实践队对所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调研结果。综合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西安市内大部分的老年大学都未开设信息素养类的课程,尤其是关于智能手机及智能家电的相关课程。也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老年人对于数字化时代智能产品的使用感受及个人想法,例如有老人提出“智能产品与我毫无相关,感受不到它带来的便利,反而觉得使用麻烦”。
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老龄话题”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关注,不仅是因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更是因为这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正在面临或无法回避的问题,关心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维护,也就是关心每个人的未来。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