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风吹麦浪——西外大学生下田帮农扶农

西安外国语大学共青团 2021-08-26 浏览:

7月20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梦乡村情”实践调研团5位成员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四皓村。这个季节,村里的田已经播上了玉米种子。回想6月初调研团成员跟随马院老师们来这里做踩点考察的时候,村民们还忙着收割麦子,腾出土地种玉米。

image.png

调研团成员来到麦田地里,看到村民们在麦田里劳作,小型机械在农田里运作。在向村民们说明来意之后,调研团的成员加入了收麦子的队伍中,给他们运送劳作工具,帮着搬运作物。

调研团成员在和叔叔阿姨们的交流中了解到,村子中的劳动力大多都进城务工,他们也是休假回来两天整理一下家里的地。虽然挺累的,但是看着好好的一块地荒废、杂草丛生,于心不忍。

调研团成员向村民扈叔叔问道:“叔叔,你这田里收的粮食卖出去,能挣多少钱呢?”叔叔笑着说:“种这么一点只够自己家里人吃的,哪还有多余的卖出去呢,自己种的吃着也放心,健康,味道也更好吃。”麦田旁的付阿姨表示自己家里人少,收麦子大概能卖1000块左右,但是前期自己和丈夫花了两天来播种,误了两天工就损失了800多块。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一些地区人力劳作仍是必要的劳作方式。在四皓村,农业用地较为分散,每个区域面积不大,购置机械成本高,且小面积田地并不适合大型机械运作,叔叔阿姨们只会在农忙时节需要大面积的统一收割作物时,几家一起联系隔壁村有机械的人来进村统一收割,收费标准为一亩地60元。

离开麦田,调研团成员走在村中的小道上,偶地会看见有些家门前的空地上铺着金灿灿的谷物,有的家中庭院较小,就索性铺到家门口的公路上,有的是带着枝叶,有的是一颗颗谷子。

image.png

坐在村中小广场乘凉的奶奶告诉调研团成员,每家每户都会在天气好时,把家里的谷子拿出来晒晒太阳,以免发霉长虫坏掉,因为还没有脱壳,所以放在地上根本不会变脏,晒过之后会进行细加工处理。土地是一辈辈人的衣食父母,是农民生养的根本,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根基。在收获的季节,看到一堆堆金灿灿的作物,这种喜悦只有经历过四季变换的人们才会感受到。

责任编辑:陕西大学生网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