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打磨、定型、编制、抛光、油漆……当陕西科技大学“拾遗”团队成员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鑫豪藤编加工厂,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工人熟练的编着藤椅,门口货车上装满了即将发货的产品。 近年来,南郑区黄官镇通过发展藤编,让贫困户学习藤编工艺制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鑫豪编织厂负责人邓飞飞介绍,在编织厂有一位名叫晁红的手艺人,今年37岁,是黄官社区的一名聋哑人,她的丈夫张建平也是残障人士,之前无处就业便常年在家,靠务农度日。2014年经人介绍,来到鑫豪藤编拜师学艺,经师傅徐德中的精心教授和自身的勤勉好学,夫妻俩分别学会了油漆和编织技艺。现在二人的手艺在厂里是出类拔萃的,年收入可达7万余元。
“我们的生活现在过好了,但一家富了不算富,我家也是苦过来的,最能体会苦日子的不易,我们能帮多少是多少。”有着相似艰辛生活经历的邓飞飞和徐厚民积极响应助力脱贫攻坚号召,依托企业优势,把扶贫救困作为公司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如今他们的线下销售已经有固定渠道,与家具城等门店达成了长期合作。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鑫豪编织厂不仅义无反顾的走了,更想走的更远。他们至今已经开展藤编技术培训20余场次,吸纳周边110余户群众从事藤编加工,人均月增收1300元左右,为汉中南郑区的脱贫与致富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团队通过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到非遗藤编的发展现状,也将利用好自身优势,共同为藤编发展添砖加瓦。“拾遗计划”一直在路上!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