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外国语学院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青年成长寄予的殷切期望,为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心系“国之大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外国语学院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支教活动。2021年7月18日至28日,16名青年学生赴渭南市临渭区阎村镇三李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志愿支教活动。
发挥专业优势促进留守儿童成长
志愿支教活动地点为渭南市临渭区阎村镇三李村党群服务中心,支教活动的主要对象为留守儿童,共计46人。队员根据外国语学院专业特色及“小学员”兴趣,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文化鉴赏、剪纸、音乐、绘画等多门课程。其中,学科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支教团队为村里的孩子们答疑解惑,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为提升乡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队员也为“小学员”带来了诗朗诵、手工制作、硬笔书法、五子棋、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等特色课程及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培养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小学员”全面发展。同时,针对夏季小学生不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支教团队也举办了心理健康及夏季安全教育讲座,向“小学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危险防御能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
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为“小学员”安排了红歌学唱和党史故事小课堂。红色精神传递着复兴梦想,曲曲红歌记录着一段段峥嵘岁月与光辉历程。7月22日,“小学员”在队员的带领下学唱了经典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切感受了党带领人民写下的百年传奇。歌曲催人奋进,气势振奋人心,激情澎湃的歌声不仅唱出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也唱出了新时代少年对党的浓厚深情和无比热爱。队员在日常教学中也为“小学员”讲述党史故事,抒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怀。7月23日,队员为“小学员”讲解什么是“红船精神”、“南昌起义”、什么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小学员”从这些党史故事中感受到了历史的脉动,对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了解党史,学好党史至关重要。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在帮助“小学员”提升课业的同时,也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小学员”们在一首首红歌中体会,在一个个党史故事中思考。
积极投身基层 助力乡村教育社会实践成员来自外国语学院英语、朝鲜语、日语等专业,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解决了三李村留守儿童暑假学业无人辅导的难题,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此过程中,队员深入村民之中,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投身基层,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8日,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队员们通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并且使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奋进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