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楼C座405直播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通识核心课“交响音乐赏析”由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曹耿献副教授开讲。课程的主题是“以乐凝心、以美铸魂——中国经典音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阐述中国经典音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紧密关联。
课程通过艺术审美的鲜活形式,讲述蕴藏在中国经典音乐之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体验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根脉精髓,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中国各民族力量的内在必然。
首先,课程以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陕西传承人、东仓鼓乐社副社长赵筱民先生及其团队开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手,回顾从1992年到2021年间先后召开的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概括介绍了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中国经典音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映射、观照入手,开启一场文艺寻根、文化自信之旅”。
其次,从历史发展的维度逐步展开,讲述、体验“中国传统乐器与合奏中的‘民族大团结’”,拉开了经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唐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乐发展的脉络分析。
赵筱民先生及其团队向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展示了“大唐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使用的各种乐器、名称及其音色。曹老师就此开展现场互动,对西安鼓乐现存的乐器进行源流解析,揭示蕴含在这些乐器中的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历史印记。之后,东仓鼓乐社现场演奏了西安鼓乐经典曲目《雁落沙滩》以及乐社保留曲目《霸王鞭》。
接着,曹耿献副教授阐述了中国现当代特色交响音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元素,结合今年建党百年重大活动和中国交响音乐百年发展历史,以红色经典音乐的历史发展、主题思想、典型作品分析为主,讲述了红色交响音乐的民族性、多元化、包容式融合发展的艺术特征,并以《长征交响曲》《云南音诗》等为例,深度解读了蕴涵在中国特色交响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团结意志和革命主题。
最后,以中西传统音乐审美对比及西方20世纪音乐的转型,阐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进一步解读了新时代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愿景,开拓、引申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国际意义。
音乐是诗化的听觉语言,融汇着思想、感情,在中华文明的千年长河中,凝结了各民族文化之根,流长源远;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和文化脊梁。
这次课程“以乐凝心,聆听从古到今的中华民族之声!以美铸魂,感悟中华文明的命运共同体之韵!”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各民族精神印记的历史记载,揭示了红色经典音乐中的民族大团结精神凝聚,以及现当代中西音乐学习互鉴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汇共鸣,阐发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地位与现实意义,成为当代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次生动案例。
本次课程思政教改受到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号、光明日报光明号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以下是部分媒体报道的链接
新 华 网 http://sn.news.cn/2021-11/20/c_1128083190.htm
光明日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0e01275bf28427da66563b418ea9043?readonly=
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4881936/rmh24881936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