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小分队听完伯公凹红色传人邹广敦老师的讲解后,也感动得不禁落泪。这是一段伟大的传奇,“伯公凹一门七烈士”虽没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战场壮举,但却有着相同的使命与担当。回首新中国成立70余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余年的时光,有战场英雄、开国将帅,被时代铭记;有刀枪炮火中牺牲的人民战士,被镌刻在烈士纪念碑上受后人瞻仰与祭奠;但也有许多如邹作仁、邹端仁一般奋战于隐蔽战线的同志,被历史洪流掩埋,被人们暂时遗忘。但他们都有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该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赴中央红色交通线调研队其中一支小分队前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伯公凹自然村调研。
![]()
伯公凹,位于永定城郊镇桃坑村,地处闽粤交界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当时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站,是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也是国统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伯公凹的山坳上有一座小小的伯公庙,庙里常年亮着一盏不灭的油灯,这盏灯是当地人的希望之灯,信仰之灯,也是交通线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伯公凹红色传人邹广敦老师声情并茂地讲道:土地革命时期,为便于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决定开辟一条从上海出发,最后到达红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就是中央红色地下交通线。为了保护这条红色交通线的畅通无阻,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就是一门七烈士的“伯公凹”交通员邹端仁和他的兄弟们。1934年的一天,邹端仁为给中央苏区送去食盐,不幸被叛徒告发,被敌人抓捕。敌人用尽酷刑折磨他整整21天,但他宁死不屈,敌人竟将他当成活靶子射杀,打成了血塞子,凶残的敌人仍不放过他,淋上煤油焚尸,把它烧成了咸鱼干。而邹仓仁更是被国民党用尖刀从背后刨开胸膛活挖心脏而死。邹福仁年仅19岁,被敌人砍下头颅,用麻绳吊着去每家每户示众。邹作仁,1933年护送物资被敌人秘密枪决。邹春仁,1932年为掩护其他同志,被敌人打烂了肚子,肠子流了一地壮烈牺牲。邹振发,1931年4月被敌人杀害,邹启龙,在参加交通线的守护后,于1949年7月牺牲于永定县溪南战斗中。
当邹老师谈及周恩来与伯公凹三块银元的故事时,不禁哽咽。“想当年,如没有像伯公凹烈士一样的革命者守口如瓶、舍己救人,就不会有这条3000公里交通线的安全和畅通无阻;如没有红色交通线上交通员和将帅们的遇险不退、遇难不避、遇死不畏和机智勇敢,也不会有这条“红色血脉”的安全畅通。”邹老师谈到,“我身为交通线伯公凹七烈士后代倍感欣慰和自豪。2018年,我已将我的祖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公凹交通站和当年周恩来送我曾祖母赖三妹的国家一级文物“三块银元”一并捐赠给国家。”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