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2022年7月3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赴铜川市矿山安全与生态修复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宝鉴山矿山和杨泉山矿山开始关于矿山生态修复调研工作。
按照计划,实践团于上午10点到达冀东水泥厂——宝鉴山矿山。矿企负责人首先对实践团成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给每位成员配发了安全帽和荧光马甲。随后,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宝鉴山矿山已开采60余年,开采方式为自上而下台阶式露天开采,全部属于凹陷露天开采,其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和处置、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矿山建设和矿山治理。
冀东水泥厂始终坚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理念,通过智能工厂项目使这一理念成为现实。据介绍,该水泥智能工厂相继建成了生产数据采集和管控体系,使得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变得准确;工厂物流智能发运系统实现了对水泥产成品发运以及原材料进厂流程的全闭环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幅提高了发运效率的同时,堵塞了管理漏洞。通过智能制造的实施,实现了从自动化、信息化工厂向智能化工厂的快速转型,提高了人均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
而后,实践团前往另一采场——杨泉山矿山,在矿山安全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对采场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考察,采场设有太阳能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并有多名安全员指挥运输车辆进入采场作业。采场附近建有观景台和小型生态公园,并对稳定边坡进行了绿植覆盖,生态修复现状良好。
本次调研发现,矿工工作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噪声、粉尘,矿区管理人员对矿山生态修复持支持态度,认为做好生态修复需要相关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此次调研收获了真实的调查数据,为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累了经验,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定能为矿山居民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