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通往新发展的道路上,生态产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汉中市佛坪县的生态产业情况,掌握其发展动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生态旅游法治实践调研团在当地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调研。
7月29日早上,队员们迎着清爽的风来到了佛坪县教场坝村的原生态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对蔬菜大棚负责人的采访,队员们了解到,该蔬菜大棚于2020年建成,总投资326万元,占地面积32.5亩,主要作物是番茄、豇豆及西瓜,它们的种植主要是雇佣当地的农民,同时生产过程中会在专业的人员下进行数据采集及技术指导且不施加任何的农药以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同时,负责人也提到:“蔬菜大棚生产的作物更多是当地自产自销,多由于人们了解程度普遍不高,以及交通运输不便利,导致产品很难被接受并保质保量地运输到外界。”在采访的过程中,负责人热情邀请队员一起品尝,队员们也真正领略到番茄醇厚的果香、酸甜可口的果味及软硬适中的品质,纷纷赞不绝口。
图1 负责人介绍蔬菜大棚
图2 队员品尝农产品
当天下午,队员们来到了龙草坪村对其中蜂、冷水鱼养殖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调研团了解到村围绕“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农业庄园+休闲度假、乡土风情+民俗旅游”发展定位,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了以冷水鱼养殖园区、中蜂养殖示范基地、自然学校研学基地、特色民宿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园区。依托佛坪优越的生态条件,中蜂养殖示范基地实施中蜂病害防治用药无残留技术研究,推行中草药成分用药计划,建立蜂蜜质量控制体系。与此同时,该产业园区为保护当地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例如,村庄农户有“门前三包”责任明白卡,即责任区划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四个方面全方位保护园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了绿色生态与经济循环发展。
一天的调研虽然充满了舟车劳顿及远距离的跋涉,让队员们深感筋疲力尽,但是也让队员们真切地体会到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向未来,乡村文旅供给要紧跟消费升级趋势,推出更具文化味的优质产品,在更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生命力。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