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通往新发展的道路上,生态产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汉中市佛坪县的生态产业情况,掌握其发展动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生态旅游法治实践调研团在当地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调研。
7月29日早上,队员们迎着清爽的风来到了佛坪县教场坝村的原生态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对蔬菜大棚负责人的采访,队员们了解到,该蔬菜大棚于2020年建成,总投资326万元,占地面积32.5亩,主要作物是番茄、豇豆及西瓜,它们的种植主要是雇佣当地的农民,同时生产过程中会在专业的人员下进行数据采集及技术指导且不施加任何的农药以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同时,负责人也提到:“蔬菜大棚生产的作物更多是当地自产自销,多由于人们了解程度普遍不高,以及交通运输不便利,导致产品很难被接受并保质保量地运输到外界。”在采访的过程中,负责人热情邀请队员一起品尝,队员们也真正领略到番茄醇厚的果香、酸甜可口的果味及软硬适中的品质,纷纷赞不绝口。
图1 负责人介绍蔬菜大棚
图2 队员品尝农产品
当天下午,队员们来到了龙草坪村对其中蜂、冷水鱼养殖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调研团了解到村围绕“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农业庄园+休闲度假、乡土风情+民俗旅游”发展定位,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了以冷水鱼养殖园区、中蜂养殖示范基地、自然学校研学基地、特色民宿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园区。依托佛坪优越的生态条件,中蜂养殖示范基地实施中蜂病害防治用药无残留技术研究,推行中草药成分用药计划,建立蜂蜜质量控制体系。与此同时,该产业园区为保护当地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例如,村庄农户有“门前三包”责任明白卡,即责任区划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四个方面全方位保护园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了绿色生态与经济循环发展。
一天的调研虽然充满了舟车劳顿及远距离的跋涉,让队员们深感筋疲力尽,但是也让队员们真切地体会到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向未来,乡村文旅供给要紧跟消费升级趋势,推出更具文化味的优质产品,在更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生命力。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