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来,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出现大量耕地非粮化的状况,耕地用途从单一的种地模式转变为其他非种地模式。据多数学者反映:大都是粮食作物用地转变为果树种植用地以及家禽养殖用地。其中不乏有人擅自违规更改耕地用途,改种非粮作物。为了保障国家基本粮食安全,处理好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工作成了重中之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陕西长武针对非粮化现象调研队的队员于8月6日前往长武县亭口镇、相公镇,安家村、龙头堡村等附近多个村庄,一同开展关于耕地利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和农户访谈的形式,调查长武县农村现阶段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细碎化等相关问题,探究该地区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建议与措施。
亭口镇地处县境东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5 千米,总面积144.23平方千米。相公镇地处县境东北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1千米,总面积65.46平方千米。
调研队伍于8月6日清晨乘坐公交车前往亭口镇,分散队伍进入村庄调研。中午返回县城稍作休息后,乘坐公交车前往相公镇调研。
调研队员按照问卷主要从家庭特征、耕地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粮食安全认知情况、政策情况以及社会因素6个方面对村民进行访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现在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人口平均年龄为58岁。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留存下的老年劳动力难以继续进行粮食种植活动,将大规模耕地流转给其他个人或企业。而耕地转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从事非粮食作物种植活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是农户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原因。同时,调研队伍发现农户种地收益较低,主要原因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逐年增加,增加幅度远远超过粮食的市场价格的增长幅度。反观耕地种植其他非粮食作物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植粮食。非粮化带来的高收益是农户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
粮食种植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虽然我国部分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增长缓慢,但我国人口总体上仍然保持增长状态,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耕地资源状况,保护耕地防止耕地非粮化任重而道远。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耕地保护、耕地流转政策不甚了解。其中耕地补贴政策作用不大,据村民反映只有小麦种植才有补贴,而大多数农户种植的都是玉米。且对于耕地流转的补贴,存在长期拖欠的情况。
整个调研过程比较顺利,村民十分热情的接待了调研队伍,回答问题十分积极。针对非粮化问题,队伍最后给出如下三条建议:首先是政府市场相关部门要及时管控平衡粮食种植生产资料的价格;其次是当地招商引资部门要吸引企业入驻村镇,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保障有充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最后是政府法律机关要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以及保障农户的种地补贴落实到位。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