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农,生态富农”的号召,了解河庄坪镇刘兴庄村近年来引进的绿色有机肥——蚯蚓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河庄坪镇蚯蚓模式调研队于2022年8月5日访问河庄坪镇刘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海云。
通过前期与刘兴庄村村委会对接,队伍于上午9点与刘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海云同志开展了座谈交流,深入分析了刘兴庄村的蚯蚓模式,曹书记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蚯蚓模式,引入蚯蚓品种,蚯蚓产生粪便,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农作物产生的枯枝烂叶等农业废弃物为蚯蚓提供能量,形成一个绿色循环模式。这种循环模式不需要人为施用杀虫剂和其他肥料,减少了人力消耗,同时也提升了果蔬产品的口感。
书记告诉调研队成员们,蚯蚓肥绿色环保无污染,种出来的果蔬品质好,产量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刚开始引入蚯蚓肥的时候,很多村民不能接受,依然使用传统的肥料,后来,在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书记带领几名党员干部,率先在自己农田里使用蚯蚓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最终,全村农民都开始使用蚯蚓肥,使得蚯蚓肥成为刘兴庄村农业的一大特色。曹书记表示,用蚯蚓肥种出来的果蔬卖价高,销量好,常常供不应求,解决了村民果蔬销量低的难题,是刘兴庄村村民致富的重要法宝。
曹书记认真热情地与调研成员们进行互动交流,队员们对刘兴庄村的蚯蚓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队员们纷纷表示,蚯蚓肥的引进对刘兴庄村的乡村振兴产生了极大的积极效应,刘兴庄村党组织在蚯蚓肥引进和推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带头作用,要学习曹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本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