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富平县支教实践团从杨凌出发前往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支教和调研。7月25日,实践团前去采访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富平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师增亮。7月26日,实践团前去采访中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彩茹。
着力固根基,保障身体健康
中国少年先锋队富平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师增亮讲到,富平县内所有学校均配置了标准化的食堂和宿舍以保障学生吃得好、睡得好,此外,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富平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升高,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血亲均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访中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彩茹表示,整个中合村的459个学生中仅有不超过10个的留守学生。与此同时,她和村委会的其他领导也经常到这为数不多的几个留守儿童家中表示慰问并伸出援手。采访过后,实践团了解到富平县的留守儿童在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均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保障其身体健康。
图为采访师增亮先生的情景。李明杰 供图
着力补短板,重视心理健康
在为期五天的调研时间里,实践团了解到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越显严重。留守儿童长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这种状态下会出现分离性的焦虑,没有安全感,部分孩子遇到困难没有家人的支持,常常会消极、悲观等等。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师增亮先生所言,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富平县的学校均设立相关心理辅导室,渭南市开展了“青春灯塔”系列讲座,也开通了“12355”绿色通道(由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这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儿童时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它们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多重视。”,师增亮表示。
图为与张彩茹女士的合影。李明杰 供图
关注留守儿童这辆快车,中合村赶上了,富平县赶上,但还有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赶上。故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为留守儿童搭建起“温暖的家”!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