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三下乡:参观革命圣地,领略红色文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022-08-16 浏览:

2022年7月20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陕西延安,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力图研究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在出发之前,队员们已经在网络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使接下来的调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为国家5A级景区。该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延安革命纪念馆承载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也见证着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十三年辉煌革命历史,完整再现了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动实践。

到达纪念馆后,小组成员遵守相关防疫规定,有序进场,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场馆,展开本次调研活动。

按照入馆的参观顺序,首先展现的是整风运动纪念板,墙上悬挂着本次运动的纪念照片与整风内容摘要,清晰可见的几个大字“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古至今未曾更改的责任与担当。满墙的照片与文件,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的使命和担当。

image.png

接着,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的遗留文书及影视资料映入眼帘。这次会议,标志着历时三年八个月的整风运动结束,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陕西延安作为此次大会的旧址,保留了许多当年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在一个个鲜活的文字和一段段影像资料之中,革命先辈们心系家国天下的凌云壮志深入人心。

image.png

              

image.png

最后,走出延安革命纪念馆,队员们来到了洛川会议旧址。在这里,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最终带领全体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曙光。在洛川会议旧址,随处可见“全民抗战,走向胜利”的标语,也清晰可见当年日寇入侵时,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艰难困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前人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今天的中国人民换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延安之行,从红军长征走向抗日战争胜利,走向新中国的成立,每一步都是刀尖上走过,以鲜血铺路,前人之艰辛,我们一日不敢忘却。毛主席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红色精神融入血脉,让革命意志薪火相传,应是我辈青年之责任与担当!

        

image.png

责任编辑:仵彤
相关文章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