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奶山羊养殖,党定村积极开拓壮大产业规模,借助科技提升和产业培育,党定村延伸发展产业链,推进完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借助村内的1700亩荒沟地,党定村布局了牧草基地、有机肥厂、水溶肥厂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扩大了奶山羊养殖产业纵深,为村民的养殖活动提供了全流程支持,串联出一条一、二、三产相互融合、有机循环的产业链条。
图 1苏坊镇“联合党委”党定村奶山羊牧草基地标识牌
图 2牧草基地选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培育品种
阳光下的牧草随微风轻轻摇曳,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浪。然而这样一片翠绿的海洋在不久之前还是荒芜的沟道,据党定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晔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沟,由于地形崎岖,水土易流失,庄稼难以生长,加之村民的开发种植难度大,土地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借助奶山羊养殖的“东风”,苏坊镇联合党委结合村民养殖需求,规划了牧草基地的建设项目,实现了“荒沟”到“绿海”的蜕变。牧草基地的发展不仅最大化开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的价值,还解决了养殖户饲草来源不稳定、品质难以保障的难题,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养殖信心。
图 4团队成员参观党定村有机肥厂并合影
图 5党定村水溶肥厂生产基地
传统养殖中,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问题就是养殖奶山羊产生的粪便等污物难以处理,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处理成本,还有可能形成污染源,产生疾病传播风险。在解决好养殖户牧草来源问题的基础上,党定村积极思考帮助村民解决奶山羊养殖的“后顾之忧”,通过引进有机肥转化利用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党定村开发羊粪污物的价值,创新一系列有机肥和水溶肥产品,并将肥料生产与牧草基地的饲草种植有机结合,解决了奶山羊养殖的“后顾之忧”和牧草种植的肥源问题,构建出一条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奶山羊养殖道路。
图 6依托村庄窑洞建设生态旅游项目
图 7柳树环绕、湖面微波荡漾
在生态旅游方面,党定村充分依托村庄资源,积极进行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和移民休闲采摘园项目建设,打造产业振兴示范点。据党定村第一书记张晔介绍,未来党定村将规划建设全产业链的奶山羊特色小镇,结合产业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生态优良的田园综合体。既有废弃窑洞坐落于党定村南部的荒沟中,是具备典型关中特色的地方建筑,具有观赏价值和建筑构造价值,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党定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提出要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本土旅游资源的决定,使这些窑洞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窑洞的建设再造是党定村田园综合体的关键一环,村党支部提出充分利用废弃窑洞建设农家乐,为群众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形成集天然氧吧、农家餐饮、农耕、农养体验及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将党定村建设成为全县追赶超越和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目前,窑洞的建设和再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信不久之后一副崭新的党定生态旅游画卷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