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地作物种植的种类和经验,对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让青年学生切实了解体会真实的农村生活环境与现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信念,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弘扬乡村振兴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乡情调研团于2022年8月1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线上进行了乡村振兴了解情况的调研,线下采访并调研了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冷口乡当地作物的种植以及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冷口乡原有耕地超1500亩,耕种的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但因为收益效果不达预期,随后将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改种植中药材,如:柴胡,黄芩和射干。
还有近200亩山楂园,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村干部与村民齐心合力搭建大棚,种植作物,使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帮扶工作队中4人联合组织集资,耗时三年建成了葡萄园,并且投资了村里最早建成的一批大棚,共计5亩。大棚中的葡萄长势很好,以蓝宝石葡萄和阳光玫瑰葡萄为优势品种。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大粒,抗病,耐贮性好,栽培简单,果肉鲜脆多汁,有玫瑰香味,综合性状优良。而蓝宝石葡萄成熟后不落粒、不烂尖,耐贮运,风味纯正,脆甜无渣,有望成为主栽品种。该葡萄园也带领当地农民实现了发家致富,同时也丰富了集体经济发展,为全村带头做了帮扶工作。
在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调研中,近年来,冷口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两乡五区”决策部署,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举措,全面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冷口乡通过“三个着力”(即:着力提升党员政治素质、着力提升党员业务能力、着力搭建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擦亮党员金字招牌,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同频共振,冷口乡在注重村民“外表美”“口袋鼓”的同时,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文明乡风的勃勃生机。
产业旺了,百姓富了,生态美了,生活好了。美丽的冷口乡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更从容的姿态,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目标铿锵前行。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有了较高的收入,乡村居民才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科学的手段为农业生产助力,为乡村发展助力。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