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林州市调研红旗渠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8-25 浏览:

2022年8月10日至8月20日,为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助力红旗渠精神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赴林州市红旗渠精神调研团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井头村、桑耳庄、红旗渠纪念馆以及青年洞开展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与走访深入了解这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

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民谣形象的勾勒出林州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景象。全县多户逃荒外出,“人吃人肉,遍地不安。”桑耳庄村桑林茂老人五更起床去黄牙泉挑水供过年用,傍晚归来,儿媳出门相迎时未看清将水打翻。家中无水过年,儿媳羞愧难当上吊自杀。这桩桩件件的悲惨故事,道出林县人民极端缺水的惨状。

为解决人民缺水困境,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经多番实地考察,发现可以通过引蓄相结合的方法,将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林县,从而解决缺水的困境。但这需要但这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近百公里的渠道。在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后,林县人民下定决心修建红旗渠。

但是红旗渠的建设并不顺利。并不充足的资金和粮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跨省修建,无一不令人头疼。由于对任务艰巨性认识不足,以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但是开工后,力量太分散、炮声不断、碎石满天飞、意外频发、山西民众反应强烈等问题接二连三,这时才意识到,这么浩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必须要打持久战。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还有的露天打铺,睡在石板上,更有甚者,为了方便工作,住在悬崖峭壁上,用一根绳子和铃铛提醒自己不掉下去。他们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但谁都没发牢骚,大家心里想的是修渠,为的是建设自己的新山区,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必再遭受旱灾。

image.png

在走访井头村和桑耳庄时,村中老人说,红旗渠的修建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修渠时为了节省资金,大家带上自家铁锹、推车等工具,水泥、炸药、石灰等建筑原料不够时,均由自己建造。官方资料显示,建设红旗渠时,自己烧制的石灰重量达14.5万吨,占石灰总用量的100%,自己制造的水泥重量达5170吨,占水泥总用量的77.1%,自己制造的炸药1215吨,占比44.3%,共节约投资1293.92万元。

林县人民秉持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誓要解决干旱问题的坚定信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近十个春秋,即使遭遇了诸多困难,仍然征服了自然,完成了这“人工天河”的修建。后人赞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周恩来总理也夸赞其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现在,距离红旗渠全部完工已经过去53年了,但是红旗渠仍在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它的干渠支渠,覆盖了林州的大部分土地,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五十多万人和三十多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灌溉了54万亩田地,粮食亩产量由修建前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探索红旗渠建造历史,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应当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学习红旗渠伟大精神。正如当年在修渠中光荣入党的特等劳模任羊成所言,“那时都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然后是共青团员顶上去,群众紧紧跟着我们……我最佩服的就是共产党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责任编辑:杨美琳 王文超 王硕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