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科技大学:“青春向党 薪火相传”——访吴秀苍老先生

陕西科技大学 2022-08-30 浏览:

2022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72周年,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星火实践团来到了陕西省淳化县方里镇方西村拜访了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兵——吴秀仓老先生,聆听他身穿军装,抗美援朝;脱下军装,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事业教育的伟大事迹。

图一.jpg

个人简介:

吴秀仓,男,1930年4月生,淳化县方里镇方西村村民。他1949年3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曾多次立功受奖。1963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吴秀仓服从组织调配来到淳化县,无怨无悔地又工作了20多年。1984年离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37年如一日,行程万里,先后去邻近2个省、5个市、13个县(市、区)的300多所学校作报告5000余场次,听众超10万人次。

图二.jpg

星火实践团跟随着吴秀仓老先生打开了尘封了70多年的历史。吴秀仓于1949年3月18日参军(在京考入华北军政大学),次年被校长叶剑英授予“甲等学习模范奖状”。1951年11月,21岁的吴秀仓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七连的文化教员。“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整个部队从北京出发步行了一个多月才到达目的地,驻扎在朝鲜的一个山脚下。”到达朝鲜之后,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吴秀仓作为文化教员,教授士兵如何用英语说出“缴枪不杀”、“举起手来”、“跟我走”,朝鲜话讲述“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常用语言。时至今日,吴老先生用英语与朝鲜语喊出这些口号时,仍是如此铿锵有力、如此字正腔圆,仿佛将我们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入朝行军途中,美军的飞机经常在空中轰炸,看到身边的战友倒在战场上,除了心痛难过,吴秀仓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因此吴秀仓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不怕困难。1952年6月吴秀仓荣立三等功一次,获朝鲜军功章一枚。

1952年7月被调回祖国,吴秀仓被分到了原大连海军学校学习,1958年7月毕业后,分配至东海舰队,1960年调至东海舰队联校。1963年6月,他转业到淳化县供销联社任职,直至1984年离休。

图三.jpg

图四.jpg

图五.jpg

图六.jpg

三万里长征,将爱国情娓娓道来

从1984年起,在山城淳化崎岖的山路上,多了一位走村串校的忙碌身影。脱下军装的吴秀仓老先生在退休之后再一次选择了橄榄绿,积极投身于下一代的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事业,足迹遍布了陕西省内外400余所中小学,用他的实际行动发挥自身余热、诠释人生的价值。从此陕西省内多了一位外表朴素,身穿黄军衣、肩挎旧黄布包,却拥有着崇高人生目标的老者。

“我要关心祖国下一代,做一个校外辅导员,把我的余生献给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离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吴秀仓,凭借懂外语、能画画、爱唱歌、善演讲的过硬本领,常常深入中小学讲革命故事。他不分寒暑冬夏,不论路途远近,奔走于全县各所学校之间,一年到头至少把四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为学生辅导学习、作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等活动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身着军装,胸佩军功章,肩挎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旧黄布包里装上干粮、书籍和各种资料,便开始了他的爱国教育之旅。有时一走就是好几天,常常结束了这所学校的演讲,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所学校。他作辅导报告,从不照稿一字一句地念,而是充分准备,将故事、绘画、歌曲充分结合,层层递进,课堂内容丰富有趣。每次辅导一般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口授20分钟,绘画8分钟,教唱歌曲8分钟,课堂上有说有笑,歌声朗朗。

1999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吴秀仓老先生背着7个烧饼,从方里镇出发至十里塬、北城堡、官庄、黄甫等地作辅导报告。两天的时间,他步行翻越10条沟、200余公里,作了8场报告。

37年来,吴秀仓老先生不论路途远近,把许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为学生们辅导学习,作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等活动上。他累计往返行程3万多公里,到过398所中小学。据不完全统计,吴秀仓已作报告讲座1500余场次,听众达10万余人次,并创作绘画小美术300多幅,编写爱国主义小故事40多个,教唱革命小歌曲40多首。广泛进行了国情、县情、乡情和爱党、爱国以及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他所到之处,留下了许多欢快的歌声、动情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而在他下乡随身所带物件中总离不开一把理发的推子,一把梳子,他有空就为学生和群众义务理发,先后经他理过发的多达万余人次。光理发推子就用坏了四把。群众、教师都亲切地称他吴老师,学生们都热情的叫他吴爷爷。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吴秀仓老先生,佝偻着腰,步履蹒跚,已经无法在跋山涉水为学生作辅导、作报告了。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学校演讲的事迹也广为当地人流传,成为关心下一代的热心老人,并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及“陕西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图七.jpg

图八.jpg

图九.jpg

(吴秀仓老先生所记录的国家各类事件)

图十.jpg

图十一.jpg

图十二.jpg

图十三.jpg

(事迹报道)

这一路走来,吴秀仓老先生不怕困难,将自己的毕生都贡献给了国家。真正做到了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责任编辑:俞智慧、李根
相关文章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