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共青团,使青年团员能够担当时代重任,凝聚青春力量,宣扬中国共青团的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2022年高校学生党建团建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团队成员于七月下旬在各地对他们身边的青年团员进行采访。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回望历史,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岁月,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千言万语都不足以表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身份至思想至行动。
以团徽为指引,破土萌芽。
“刚开始时,我只是被学长学姐胸前亮闪闪的团徽所吸引,但在我深入了解后,吸引我的更是团徽背后的责任与担当。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中生成长为一名可以对同学们宣扬红色理想的大学生,那枚团徽,无时无刻不在给予我指引”,谈及入团初心时,已经九年团龄的的雷同学这样说到。团旗、团徽、团歌皆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象征和标志,不容置喙,在共青团员队伍不断壮大的道路其起着非比寻常的指引作用。而实践团成员李同学则表示,“胸前团徽的指引作用,不仅仅是初入团时,更是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得以让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团徽为指引,破土萌芽,成为一名共青团员。
以精神为营养,茁壮成长。
加入共青团,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加入,更是思想上的加入。谈及入团对个人的影响,有位团员这样回答:“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我感到了作为一个团员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成了鞭策我的动力,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团支部交给的任务,自觉遵守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我还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努力为共青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团章是增强团员意识精神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学习团章的过程中,团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过思想交锋分清是非,帮助自我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根据团章规定坚持自我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纯洁性,学习党的基础知识。经过学习党章、党内有关文件、党的光辉历史,使自我比较全面的理解党的性质、人、奋斗纲领和最终目标,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梦想,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以精神为营养,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使共青团无愧于党的后备军的称号。
以行动为根基,深植土地。
加入共青团,在行动上。有被采访者这样说到:“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刚好是在2020年临近毕业,也就是大四的第二学期。那时候虽然学校没有很多学生和老师返校,但是我们留校的人中很多都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我也是其中之一,比如为返校同学发送物资,保障秩序,普及防疫知识等志愿活动。另外就是配合好各项防疫政策和措施,按时做核酸,不乱跑,积极配合工作。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听到“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时,实践团的成员皆有些动容,不止这位被采访者,更有诸多的共青团员在疫情来临时积极服务人民,奉献于志愿活动中。在身边亦不乏有诸多例子,谢同学在暑假期间冲到高危风险区第一线,穿上防护服,有人问“你是党员吗?”,他回答:“我是团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他也表示“每天脱了防护服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我不后悔,被隔离在这里,疫情不清零我们不结束”。与同龄的共青团员们交流,实践团成员们皆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朝气蓬勃的活力,并且每个青年团员的内心都流淌着红色基因,怀揣着爱国主义精神。在共青团这个优秀组织中,他们积极汲取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团组织的氛围中锻炼自己,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还是“孩子”,但这次的访谈却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他们不是人们口中“垮掉的90后,凋零的00后”,他们也不是“娇滴滴”,而是有担当、知荣辱的一代人。以行动为根基,深植土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
除此之外,“跳出舒适圈外,发现更广阔的天空”,“贡献我们自己的青春力量”,“不断的学习新思想,向党组织靠拢”,“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到体验”,“严于律己,认认真真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这些话也无一不体现着他们的蓬勃朝气、优良品格与深入骨髓的红色基因。
党旗之所指,团旗之所向,以信仰显初心,以热血赴使命。百年风雨激荡、筚路蓝缕,时光变换了青年的面孔,但不变的,是青年对梦想的追逐、对国家的热爱。向我们身边的优秀团员榜样学习,这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应尽之义。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