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童城童行,步途归真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关爱,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呵护。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倾听儿童得心声开始”,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的要求”,8月22日至28日长安大学“童城童行,步途归真”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于陕西省咸阳市、延安市、广东省珠海市、内蒙古包头市、江苏省无锡市对儿童活动特征展开调研。
图为指导老师与实践队成员在地铁站的合影
创新实践模式,助力实践开展
实践队根据全国疫情防控大背景灵活调整实践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此次活动。团队成员首先根据所在地现状通过比对筛选确定了儿童活动特征的调研地点,同时利用线上平台积极探讨实践安排。实践队从前期资料搜集到线下正式调研共展开三场会议,会议明确了调研实践安排、调研内容、调研方向等。此外,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通过明确分组查阅期刊论文,初步掌握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多学科背景内容,确定了实地调研的具体地点与信息获取方向,并准备多预案,为调研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指导老师与实践队成员开展线上会议
图为指导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实践注意事项
深入城市空间,探寻儿童足迹
8月22日至28日,团队成员分别于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延安市宝塔区,广东省珠海市等的公园、小区、体育场展开调研。实践队成员通过与儿童和的访谈了解到儿童的活动行为内容和特征。同时,实践队与儿童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到儿童活动场地中儿童活动质量的影响问题,并得到了公众群体对儿童活动空间的需求和意见。经过几日的调研,团队已经初步掌握了儿童的活动特征,收集并记录了目前城市中儿童出行的种种阻碍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让实践队队员切实走进了儿童群体,了解了他们的心声,为后续课题的推进提供了依据。
图为实践队员询问家长儿童情况
倾听儿童心声,共筑美好家园
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的意愿。倡导在城市发展中结合儿童友好理念,从小切口、微改造推动城市发展大变化,增强生活幸福感,提升城市温度。进一步落实国家构建关爱儿童福利体系的政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提出“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倡议。
进一步让城市空间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安全、便利、亲近自然,进一步聚焦儿童日常生活等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积极踊跃投身到“儿童友好”建设中,从微小的改造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做贡献。
图为儿童集体打牌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城市散发的关怀与温暖。儿童友好,“义”起护航!让我们行动起来,支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孩子都更安全、更健康、更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知社会的美好。
关爱儿童群体,共建和谐社会
关爱弱势群体,让爱永存世间。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受感触,我们决心,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儿童群体活动特征,加快研究进度,尽快落实活动成果,为儿童群体送去更多的温暖和关爱。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一起关爱儿童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