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持续加强卫生基层建设。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医疗的真实现状,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位师生组成“智”在必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时8天,以“医”通百通,助力振兴为主题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蓝田县河东村村干部合影 李玉凡摄)
7月5日下午,团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蓝田县正式开始为期8天的调研。调研过程中,团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工提问、记录、拍照、录音。每天结束走访后,团队成员共同汇总整理采访内容,修改问卷。经过几天的调研,团队一共走访了汤峪镇的塘子村、高堡村、代寨村、圪塔村、河东村以及焦岱镇部分村落,通过走访调研与当地村民用方言交谈,掌握村民实际生活中就医情况,了解当地医疗的发展,明确乡村不同群体的看病困境。
(图为实践队采访蓝田县农村居民 魏金丽摄)
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中老年人看病难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不由得感概:“现在农村老年人太多了,基本上看不见年轻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乡村老龄化问题凸显,中老年人看病成了乡村医疗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调查乡村中老年人看病就医难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 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许多情况下需要子女陪同看诊或是原本可以线上办理的业务。2. 中老年人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大部分日常开支来源于子女,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坚持“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起”。3. 中老年人对很多医疗政策不了解,对医疗保障,报销制度等知识掌握不全。4. 中老年人行动不便,地段医院不能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老年人前往市区就医明显不方便。
(图为实践队采访蓝田县曾经的村医 魏金丽摄)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大,乡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乡村医疗机构包括一些村卫生所和镇上的卫生院,级别普遍偏低,缺少优质的医疗人才和高端的医疗器械,治疗水平非常有限。乡村医院对于普通简单的小病症可以治疗,但是遇到大病症状或是小病症状恶化等就无法进行治疗,需要前往市区医院看诊,特别是在疫情形势下,出现发热情况,也需要前往市医院。对于农村人口前往市区就医,又有花费高,保障低,报销比例低的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整理调研内容 魏金丽摄)
医疗常识的普及水平有待提高 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2%,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近年来,农村推行的“新农合”给农村医疗带来便利,但仍然不能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传统的农村医疗科普传播工作仍然以医疗机构为主要阵地,而且传播方式单一,内容大多围绕艾滋病、性病等传统主题,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涉及甚少,知识量明显不足。村民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向我们老百姓普及医疗常识,让我们知道这些疾病的危害和基本预防手段。”
调研结束,团队成员感触颇深,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受益匪浅。社会实践给了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只有真正地深入基层,体会老百姓的苦与乐,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与魅力。
短短八天的调研,实践队感受到乡村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乡村医疗发展的一些问题,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智”在必兴队将持续前行,继续为乡村医疗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