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工程大学三下乡:稻渔产业新发展,乡村振兴新活力

西安工程大学 2023-07-19 浏览:

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历史背景下,推动农业绿色化、集约化、资源再生化,形成绿色低碳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7月18日,西安工程大学“调研稻渔综合种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开展调研,实地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和稻渔综合种植实际情况。

ccc72aafaf279fe3536960261ec5c59.jpg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了解到,汉中市南郑区稻渔综合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效果显著。截止去年7月,该区累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项目92个,投入资金8000万元,种养规模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全区65个行政村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受益群众2.35万户,户均收益700元。数据表明,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汉中市南郑区已经走出新路子、好路子。

实践过程中,队员首先前往南郑区农业农村局,就稻渔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采访。工作人员张老师讲到,稻渔综合种养不是普通的套养,采取这种方法,亩均效益是普通种水稻的1至2倍,同时稻渔综合种养是“稻田养鱼”的现代新扩展,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采取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c3ca595f137631bf86bdf12e3d648b9.jpg

随后,队员走访了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工作站(渔政站),水产工作站李万春书记与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书记首先强调了“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乡村振兴工作理念:面对如今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应因地制宜地下好先手棋,走好关键路,提高产业扶贫技术输入,紧抓稻渔综合养殖种植为主体,聚焦主体产业的经济联动效应,逐步完善这一创新性经济联动发展新模式,从而服务渔业产业,助理乡村振兴。队员进一步了解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普遍可节省化肥使用30%、农药使用50%以上,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可降低温室气体甲烷排放12%-17%,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土壤碳含量提高10%-14%。由此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72b0a8e8a8b90f637508c61138d3b78.jpg

为了深入学习稻渔综合养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队员继续前往汉山街道草堰村进行调研。村党总支部委员古让明、向迪艳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草堰村稻渔综合发展现状。目前,以草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流转村民承包土地700亩,围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目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同时配套建设稻谷烘干、仓储、加工产业链,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带动邻近村水稻产业发展。2022年稻渔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年产优质稻谷320吨,水产品13吨,产值达280万元,净利润30万元。

5ee8aaf4e1a62a7655e91f5aba40b95.jpg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实践队员在两位老师带领下参观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学习操作了当前机械化代耕代种代收产业链、机械植保、粮食烘干、大米加工等操作流程和先进设备。最后队员前往稻渔养殖农田体验了喂鱼等活动。古老师讲到:“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就是将鱼苗放入刚插完秧的稻田中,鱼儿水稻共成长,水稻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稻花和有机物质,鱼可以吃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产出的鱼粪又可作为田间的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互利共生,所谓“鱼因稻而肥,稻因鱼儿壮”。

新时代下乡村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面对最初的问题,汉中市南郑区的调研结果给出有力回答!以绿为底,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总目标。面对南郑区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用“传帮带”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就是前进的方向!

 责任编辑: 王森

责任编辑:王森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