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历史背景下,推动农业绿色化、集约化、资源再生化,形成绿色低碳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7月18日,西安工程大学“调研稻渔综合种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开展调研,实地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和稻渔综合种植实际情况。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了解到,汉中市南郑区稻渔综合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效果显著。截止去年7月,该区累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项目92个,投入资金8000万元,种养规模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全区65个行政村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受益群众2.35万户,户均收益700元。数据表明,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汉中市南郑区已经走出新路子、好路子。
实践过程中,队员首先前往南郑区农业农村局,就稻渔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采访。工作人员张老师讲到,稻渔综合种养不是普通的套养,采取这种方法,亩均效益是普通种水稻的1至2倍,同时稻渔综合种养是“稻田养鱼”的现代新扩展,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采取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随后,队员走访了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工作站(渔政站),水产工作站李万春书记与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书记首先强调了“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乡村振兴工作理念:面对如今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应因地制宜地下好先手棋,走好关键路,提高产业扶贫技术输入,紧抓稻渔综合养殖种植为主体,聚焦主体产业的经济联动效应,逐步完善这一创新性经济联动发展新模式,从而服务渔业产业,助理乡村振兴。队员进一步了解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普遍可节省化肥使用30%、农药使用50%以上,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可降低温室气体甲烷排放12%-17%,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土壤碳含量提高10%-14%。由此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为了深入学习稻渔综合养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队员继续前往汉山街道草堰村进行调研。村党总支部委员古让明、向迪艳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草堰村稻渔综合发展现状。目前,以草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流转村民承包土地700亩,围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目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同时配套建设稻谷烘干、仓储、加工产业链,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带动邻近村水稻产业发展。2022年稻渔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年产优质稻谷320吨,水产品13吨,产值达280万元,净利润30万元。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实践队员在两位老师带领下参观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学习操作了当前机械化代耕代种代收产业链、机械植保、粮食烘干、大米加工等操作流程和先进设备。最后队员前往稻渔养殖农田体验了喂鱼等活动。古老师讲到:“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就是将鱼苗放入刚插完秧的稻田中,鱼儿水稻共成长,水稻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稻花和有机物质,鱼可以吃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产出的鱼粪又可作为田间的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互利共生,所谓“鱼因稻而肥,稻因鱼儿壮”。
新时代下乡村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面对最初的问题,汉中市南郑区的调研结果给出有力回答!以绿为底,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总目标。面对南郑区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用“传帮带”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就是前进的方向!
责任编辑: 王森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