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竹编助力产业兴旺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7-19 浏览:

渭南市华州区素有“十里红杏,绿竹千顷”的美誉。千百年来,竹编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华州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2016年1月,华县竹编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深入了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引导广大青年关注三农问题。7月9日,在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文化站站长、华州竹编民俗专家杨建平的带领下,我院“人文圣地寻非遗,千年灯影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向往大明镇崔马村、兴国村,走访竹编艺人,了解非遗产业。

image.png

杨建平在介绍崔马村、兴国村的竹编产业发展情况

在杨建平的热情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后来到三户世代从事竹编制艺的村民家中。朴实的村民亲切地向实践队员介绍编制精美、结实耐用的竹筐,这既是当地农户收取重要经济作物花椒的器皿,又是致富增收的独特产业。“竹编是个细活儿,很费功夫。”上了年纪的竹编老艺人感叹道。只见老人一手持刀、一手抓篾,破竹篾、刮竹节、剖细条一套工序下来行云流水。待竹篾制造完毕,对竹篾进行锁边、缠边,扎成竹盘,便可以绕盘编筐了。杨建平介绍到:“老艺人使用的篾刀、钢锯、铁钳、护膝等工具都是自己做的,使用起来顺手的多。”

image.png

华州竹编艺人在展示“盘笼”技艺

image.png

华州竹编艺人在展示“刮节”技艺

image.png

华州竹编艺人在展示“破篾”技艺

欲知其流者,也必知其源。在了解了华县竹编制艺工序后,杨建平带领实践队员走进苍翠葱郁的“千顷竹林”。在悠然清香的氛围之中,实践队员向杨建平咨询了哪些竹子可以制作竹编、崔马村竹子的生长习性等问题。他介绍说:“华县的竹子是甜竹,质地坚硬。无论大竹小竹都可以用来编筐、编篮子,编出来的东西经久耐用,用来盛花椒、放粮食特别好。这个销路也非常好,农户也靠这项产业赚了钱。”实践队员走进竹林,手指触摸到竹节上,坚硬的竹节错落有致;向上望去,笔直的竹竿直冲云霄;轻轻一嗅,淡雅悠远的竹香沁人心脾。这百亩竹林是大自然馈赠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好的礼物。崔马村的竹编产业深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经济富裕与生态良好的双向发展,既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保了农村的好风景。

image.png

杨建平在介绍华州竹子的生长习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的全面振兴,三农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文化的牵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积极为三农工作贡献力量,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绽放青春之光。

责任编辑:郭泽毅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