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徐徐,蝉鸣声声,荷香悠悠,草木苍苍。知识拨开风浪,信念敲响胜鼓。暖阳下与山野清风撞满怀,萤火虫三下乡支教小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平县于7月15日正式开始了。
尽管对于同样还在校园里的支教队员来说,此行支教义举依然充满挑战——随着距离拉近,支教队员们和孩子们之间需要相互磨合与适应的事物会更多。但成长从来都伴随着挑战——在挑战中,支教队员们互帮互助,不断地改进与调整方案,今天,队员们带来的课程是语文、历史、地理三门。
在教学工作开始前,为了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萤火虫支教队队员们在教学楼下暖心迎接再次回到校园里的孩子们。晨日初升,灿色金黄,是年轻的身影与新生的希望碰撞,满溢生机与活力。
语文课主要给孩子们讲述冰心《雨后》这一现代诗,让孩子们在朗诵这一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感受一对兄妹在雨后玩耍时童真的乐趣,引导孩子们体会身处童年时刻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进而启发他们形成享受童年欢乐时光、珍惜少年时光这一观念。
历史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唐代的服饰,饮食与习俗文化,穿插门神的来历、元宵节等节日的由来、诗歌文化意象内涵等小故事,增添课堂趣味性,让小朋友们接受文化熏陶,赓续民族文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地理课堂围绕中国各省份地图,对各个省份的风景民俗进行了展开介绍。支教队员们通过展示各省份地图及风景民俗的图片,如新疆的天山、烤肉串儿,上海的夜景,天津的相声。在这门课上,孩子们的思绪淌过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各省份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简略地建造了一个地理知识体系,也短暂地走出课堂,走向课外,了解家乡及祖国。
一天下来,无论是孩子还是队员们,都收获满满。孩子们在课堂中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而队员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更明白了肩上责任之重、未来道路之远,现在更不是懈怠的时候,青春,应以奋斗与奉献为荣!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