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追溯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西安事变纪念馆门口的合影)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是在西安事变重要旧址。我们这次参观的是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展”、“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展”照片)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队员参观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
西安事变突然爆发,绝非偶然,而是张学良先生积郁很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总爆发。如果没有张学良先生具有敢于为国赴难的牺牲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兵连祸结,不知要弄到何种地步”。江泽民曾评价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张学良将军馆)
我们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深入了解了西安事变的经过,而且还更了解了张学良将军的生平,我们从张学良将军爱国精神中学习到很多。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铭记这段历史,还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是新时代青年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