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响应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了2023年枫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成为了项目二“扎根乡村沃野,擎画振兴蓝图——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办事‘乡村振兴’特色村庄实践调研”实践团中的一员。在7月17日,我与实践团成员们一同走进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星火村,进行实地调研。
正是因为这是我大学期间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所以在乘车去往星火村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充斥着雀跃和期待,30多分钟的车程在眨眼间就结束了。上午的第一站来到了星火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在采访星火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元元先生中,我们了解到了星火村“绿色生态康养”的具体措施和规划,清晰了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把乡土风貌、绿色发展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的方式。同时在交谈中,刘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毅然拒绝了更好的工作,回归家乡,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感受到了他不悔的决心,被他的有情有义、心系家乡、爱国爱党的种种品质所打动,我不禁感叹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发挥专业优势,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将实践工作落在实处,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为采访星火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元元 康敏婷摄)
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采访当地村民,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工作了。在这其中,我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和问题。首先便是部分村民对我们实践团成员身份的质疑,不愿意,甚至言辞果决的拒绝我们,这让我们的调查信心一次次掉入谷底。看着我们消沉的信心和难过的神情,队长告诉我们要重振信心、不要落入采访失败的泥潭,及时总结经验。她指出,在面对年龄稍微大一些的村民时,要尽量用方言和其交流,先从日常对话开始,不用着急进入正题,先和采访者起来,最后再进行采访;同时在面对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被采访者,我们要把调查问卷中相对专业晦涩的名词进行解释,用它们所能理解的语言阐述,让他们也能给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其次,就是礼貌问题。因为我们采访的时间在中午,所以很多村民都在家中午休。我们需要去重点留意大门成未关闭状态的人家,然后先敲门,然后在门外进行礼貌地询问,得到主人家认可后,方可进入庭院并进行调查内容。采取了队长的建议后,我经过了一次次的尝试,慢慢感觉自己放得开了,成功的几率也大大提升了,而且在和村民的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星火村在移民搬迁后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们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政策的影响之大,以及时代的发展之快。我想这便是进行实地调研的价值之一吧!
(图为采访星火村村民 康敏婷摄)
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令人为之触动的瞬间,例如在采访完星火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刘书记主动联系村中的国画和陶艺工作室,带我们去领略村文化和产业,其中国画工作室的陈老师还热情的给我们分西瓜,讲述他对国画的理解。在这其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淳朴,这也成为了我在这炎炎夏日下进行调研活动的一种动力。最后,我把国画工作室陈老师强调的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牢记心中,希望我们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践行这句话,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的无悔篇章。(通讯员:王心语 )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星火村的合影 康敏婷摄)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