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依托好山好水,书写美丽答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7月17-19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赴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石砭峪新村党支部书记董乃会 康敏婷摄
五台街道依托秦岭山水生态资源,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完善乡村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让村庄变景区,民居变民宿,带动村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有收入,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五台,示范引领长安乃至西安乡村振兴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五台街道乡村振兴之路的探索,实践团队员们深有感悟。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五台街道居民 康敏婷摄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图景,需要执好乡村规划之笔。五台街道坚持整体统筹、科学规划,综合考量各村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打造了一批饱含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村庄情况,坚持开门搞规划,邀请专家团队,倾听农民心声,征求乡贤能人意见,为各村量身定制村庄建设、农业产业、休闲旅游业等系列规划,形成指导村庄各项建设的依据图。以秦岭自然山石为背景,充满异域风情的特色景观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以西尧村为代表的特色村落成为省市媒体眼中的“欧洲小镇”,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五台街道坚持治山、治水、治村一体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过守山护林、铺设污水管网、实施村庄绿化,实现“乡村美”的华丽转变。从城镇功能完善、重点项目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突破等方面入手,全域推进乡村风貌建设提升,实现村民开门能见青山、碧水、蓝天的自然风光,出行能体验道路畅通、环境清洁、致富有道的宜居幸福家园。避免农村环境“边整治边反弹”“先治理后反弹”的怪圈,实现“乡村美”变“持久美”。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五台街道星火村合影留念 康敏婷摄
最让实践团队员们印象深刻的使,五台街道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好山清水秀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延伸绿色空间,初步形成“康养+种养+体验+旅游”全产业链,让乡村“生态美”变成了群众“收入美”。培育新业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培育发展精品民宿、艺术工作室,传承手工技艺,吸引市民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并不断壮大新经济。通过文旅引领、产业带动、农业做优,带动各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益,年收入50万以上的村1个、30万以上的村3个,涌现出了一批如石砭峪新村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群众多渠道增收的“明星村”。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为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我们将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通讯员 王婧伊)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