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扬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促进陕西剪纸创新传承助力精准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科技大学“探忆–筑梦“社会实践团分为两队于2023年7月9日从学校出发分别抵达了咸阳市和延安市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实践队员出发合照
切身体验助理解,实地调研察民情
为切身感受扎染艺术,咸阳市实践团采访了土布扎染手艺人郝国安老师,欣赏其作品,聆听其与扎染的故事以及对扎染的讲解,做好记录。在采访中郝国安老师以深情真挚的口吻娓娓道来他对扎染的热爱与期盼,他指出扎染技艺作为民间传统而独特的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将扎染艺术与虚拟数字结合,与情感价值相融是促进扎染传承发展的关键。希望团队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通过参观体验、调研交流和校园宣讲等多种举措有效推广扎染技艺,进而深入思考扎染创造性发展的新路径。之后团队成员亲自动手进行扎染实际操作,切身感受土布扎染的魅力。
实践队员跟随郝老师学习扎染,参观扎染历史图画
次日,延安实践团和咸阳实践团分别前往延安大学和街道发放调研问卷,了解非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概况,征集当地居民对于非遗文化如剪纸与扎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看法,初步制定将剪纸与陕西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如包装、动画等相结合的策划案。
实践队员在延安大学进行问卷调研
校企合作助发展,双向赋能谱新章
为进一步巩固团队实践成果,开拓剪纸助力经济发展新渠道,构建实践团队与剪纸公司双向发展平台,进一步加深陕西科技大学产学研融合,为实践团队提供强劲的资金平台支持,促进团队创意开发和技能提升,帮助团队进一步理解剪纸助农、学科实践的理解,7月11日,实践团前往金延安科技园高河晓剪纸艺术馆开展校企合作。
首先,团队成员在高河晓老师的讲解下参观了艺术馆剪纸作品,了解到艺术馆的办馆历史与独特优势。他提到剪纸就是用剪刀形式抒发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开馆起,高河晓老师的剪纸作品就以“外形形象简单逼真、线条流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而享有盛名,而高老师本人也将“为大众创作服务”作为毕生创作理念,为当地剪纸注入了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
实践队员与高河晓老师在剪纸工作室合影
接着,团队与高老师的公司延安红月亮高河晓剪纸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高河晓表示,希望加强实践团队与剪纸公司的双向互动,共同构建当地剪纸与包装联合助农新态势,将团队实践成果转化为经济与社会效益,积极助力乡村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为进一步探讨后续校企合作剪纸助农等相关事宜,签订协议后,团队就剪纸与包装的结合方式和包装设计方向等方面问题与高老师进行了交流,高老师对相关问题做了详细全面的解答,提出将剪纸图花印在农产品包装上的策略,助力农村发展。同时,高老师勉励实践团队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中,善于思考,守正创新,打造剪纸与包装、动画等联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实践队员与高河晓老师探讨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探忆–筑梦“社会实践团通过暑期实践,充分体会到了剪纸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更领悟到剪纸在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挖掘剪纸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新路径,为当地乡村振兴剪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