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青年勇担当。7月16日至20日,西安工程大学赴甘肃古浪“践行两山理论,追寻古浪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计算机科学学院张鑫老师的指导下,一行7人深入古浪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浪时的足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5天时间,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古浪战役纪念馆,感悟到古浪的红色革命历史,用红色文化浸润心田、指导实践;前往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探寻了“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奋斗,科学治沙,追求绿色发展的“八步沙六老汉”精神;前往古浪县文化馆开展研学活动,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深入探讨古浪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一、立足红色,重温峥嵘革命岁月
2012年,纪念馆一期项目开始实施。2015年,完成陈列布展并向社会开放
。纪念馆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截至2020年6月,纪念馆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享有众多名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游客缅怀红军先烈、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全馆以“西风烈·战旗红”为主题,下设多个专题,详细展示了红九军浴血古浪和鏖战河西的战斗历程。
感受风云激荡的岁月,重温红色革命的历程。7月17日,实践团满怀对英烈的无限敬意走进古浪战役纪念馆,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一幅幅图片影像和一件件实物展现在大家眼前、一段段历史故事浮现在大家脑海,它们无不印证着那段战争岁月的艰苦卓绝,更将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实践团成员仿佛置身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中,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革命战士们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他们始终永葆革命热情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光烈精神传华夏,英灵浩气载春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实践团成员定会弘扬好红色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笃学奋进,勇毅前行,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初心!
二、防沙治沙,追求绿色和谐发展
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充分体现了“六老汉”等治沙人当代愚公精神和几代治沙人群体智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现已成为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生态治理研学等为核心的旅游胜地。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专程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防沙治沙工作。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践行“两山理论”。7月18日,实践团来到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八步沙所在的中国西北地区长期饱受荒漠化及沙尘暴的侵害,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喊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口号,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造福后代的治沙运动。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以“绿之梦”为主题的纪念馆,感受到了治沙人的艰辛历程和力缚黄龙、同佑绿色的治沙壮举。大家认真学习了开沟、铺草、埋压等一系列治沙流程,体会治沙过程之不易,也深刻领悟到矢志不渝,拼搏奋斗,科学治沙,追求绿色发展的“八步沙六老汉”精神内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两山理论”,用所学专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己力,为国家生态屏障构建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三、传承保护,感受古浪非遗魅力
古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浪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地方特色和灵魂的体现、社会前行与发展的魂脉印记,也是古浪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所在,更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截至目前,古浪县如今有代表性非遗项目省级5项、市级17项、县级68项,非遗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走访调查古浪非遗文化,了解背后的传承故事,感受古浪非遗魅力。7月19日,实践团在古浪县文化馆开展了一场非遗保护研学活动。与古浪文化馆馆长张兴慧;古浪老调传承人钟长海、俞存元;古浪童谣传承人陈万喜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古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道。
研学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还有幸欣赏了一段古浪老调的开场曲,两位传承人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铿锵有力的唱腔让大家震撼。古浪童谣、古浪老调均结合了当地文化特色、社会现状与人物事迹,其唱腔优美,道白高雅有韵,故事情节完整,思想内容丰富,传统色彩浓厚,是研究旧时代舞台戏剧流向民间庭院炕头从而演变演化的重要参考资源。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新时代青年应当坚守文化传承使命,自觉践行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非遗传承保护,努力让优秀文化在我们的手上绽放出绚烂之花。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5天满满当当的社会实践行程,实践团成员也都收获颇丰,在圆满完成系列社会实践任务后,大家对于古浪有了新的认识,对“两山理论”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增强了大家服务基层、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