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
少年的肩上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7月中旬,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来到了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进行实践调研。在短短的三天下乡时间中,实践队队员们认真完成了调研工作,并在过程中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图为星火村刘元元副书记为实践团队员全面介绍星火村乡村振兴情况 康敏婷摄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作为队伍负责人带领团队来到了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西尧村、星火村,帮助村民进行农业劳作,深入走访了当地大部分村民,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并且与当地村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了党的政策和基层党员的辛苦付出。初入五台街道第一天时,我本来还在因为舟车劳顿后的早起而感到困顿,然而在我们八点前往党服务中心的时候,却发现许多村民已经从县城售卖瓜果回程了。我记得当我看向对面的群山时,还是一片朦胧景象,阳光只是浅浅的铺在澄澈的天上,为山峦的纱衣染上亮色。而山间的薄雾还没散时,为生活奋斗的人就已经出发了。后来当我整理此行的收获时,我恍然想起,也许除了扶贫政策之外,干部与村民共同的勤劳努力才是当地脱贫最关键的一环。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石砭峪新村居民周爷爷 王婧伊摄
我们走访诸多村民,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年解放前因为闹饥荒所以从河南、山东等省举家逃荒而来,因此他们对贫困和吃不到饭的情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当我们走访一位年龄已经75岁的周爷爷时,他对此有深刻的理解,那时候大家都种玉米,没有其他作物可种,因此他也患上了肺气肿,自那以后不敢也不能再下地了,这一病就是二十年,国家政策慢慢好了,现在他不用下地就能享受国家的补助,儿女现在也带他去城里住,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住不起房的问题了。当我离开这片我短暂逗留的土地时,心里产生了一丝敬意,如今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见证之地,光荣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赋予了这一方百姓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西尧村党支部书记张生、党员代表合影留念 康敏婷摄
在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该在校园努力学习,为进入社会为人民服务做着准备。作为光荣的西外学子,应始终以西外校训要求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体会了人间风情,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其实,基层治理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为了大学生深入基层的驱动力。在团队协作中互相关怀,团结一致,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也十分重要,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中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肯定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持之以恒,永远向前。(通讯员 王婧伊)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