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并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7月13日下午16时,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于JE103开展2023年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征仪式暨见面会。
图为指导老师盛文明讲话 李嘉欣 摄
此次的三下乡活动分为两个项目。项目一意在通过走访杨家沟革命旧址、采访党建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群众,实地体验农业生态基地等,探寻当地如何在红色文化引领下,推动发展绿色生态。项目二旨在通过采访五台街道办各村村书记及村民,村集体经济产业工作人员等深入基层探索“康养+种养+体验+旅游”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出征仪式上,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整齐列座。会议开始,指导老师轮流发言,他们表示,三下乡活动是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一次伟大实践,对于改善乡村地区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随后,由各项目负责人代表发言,她们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介绍项目一、项目二的基本规划。最后,志愿者们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他们郑重承诺,将秉承学院优良传统,发扬志愿精神,团结协作,展现风采,成为一名光荣的社会实践志愿者。
图为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 李嘉欣 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们将走访多个地区,包括走访杨家沟革命旧址、采访党建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群众,采访五台街道办各村村书记及村民,村集体经济产业工作人员,参观“欧洲小镇”西尧村,石砭峪新村养殖基地等。志愿者们将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入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并探索“康养+种养+体验+旅游”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位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地区的发展,为农民朋友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出征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即将启程,前往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高西沟村和长安区南五台街道。他们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探索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位志愿者表示:“三下乡活动是让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农村的重要机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三下乡的机会,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下乡活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为青年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志愿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价值。
相信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的三下乡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乡村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 张恩齐)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