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长安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实践队伍伴着微风细雨来到鹳雀楼——中国四代名楼之一,也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到达鹳雀楼后,成员们共同登楼,感受千古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雄浑气势。进入楼内,成员们跟随讲解员沉浸式参观鹳雀楼,鹳雀楼共六层,分别为千古绝唱、源远流长、亘古文明、旷世威举、诗意蒲州、极目千里,展览生动有趣,展品十分丰富,通过讲解,成员们了解到蒲州城在唐代时是“陪都”,为去往首都长安的必经之路,十分繁华,在明嘉靖年间由于大地震而损毁,后又因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居民全部搬出,现在只剩两处遗址,讲解员娓娓道来,感情饱满丰富,知识储备丰富,仿佛带我们回到了盛唐时期繁华的蒲州城。登到六层后,成员们围在观景台,向外远眺,波澜壮阔的黄河映入眼帘,习习清风,簌簌小雨中,成员们共赏壮景,“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身临其境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万里河山收入眼底的壮阔。
图为实践队伍在鹳雀楼前的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爱国主义学习
图为实践队员共赏黄河壮景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