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切身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7月22日,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开展实地调研,全方位、多角度感受乡村转型升级。
![]()
实践队出征合影
探索乡村魅力,领略多彩文化
战旗村村党委副书记彭祖彬带领实践队员对“乡村十八坊”进行了参观。“乡村十八坊”由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展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十八座传统建筑组成,在当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彭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到,“乡村十八坊”以店家出产品,村集体出固定资产的方式联合经营,所得收入中一部分用作村集体发展基金,其余的按股给村民们分红。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村里传统工匠的从业去处,还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实践队员初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领略了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
彭书记在乡村十八坊入口处为实践队员介绍
位于十八坊里的郫县豆瓣博物馆被划分为“前店”与“后坊”,“前店”用于销售豆瓣商品,“后坊”展示豆瓣制作工艺和文化。参观过程中,一位正在翻晒豆瓣酱的匠人吸引了队员的注意,他介绍到,“翻、晒、露”是豆瓣酱制造的精髓,实践队员也更加深刻感受到手工艺匠人的不易。
![]()
实践队参观豆瓣酱制作过程
追随领袖足迹 感悟非遗符号
下午,实践队追随习总书记的足迹,前往唐昌布鞋厂进行采访学习。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赖淑芳为实践队员细心讲解布鞋的制作步骤,并带领队员体验布鞋制作过程。
通过赖孃孃的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唐昌布鞋起源于川西毛边布鞋,其制作工艺环环相扣,步骤繁琐。秉承着天然取材的理念,制作布鞋的材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这是布鞋透气、吸汗、环保、健康的保障。精神矍铄、鹤发朱颜,65岁的赖孃孃自豪地说,手工缝制、用料环保的布鞋相较于现代工艺制造的皮鞋,更加方便清洗,舒适健康。
![]()
赖孃孃为实践队讲解唐昌布鞋的制作步骤
在采访过程中,赖孃孃也透露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担忧。她谈到,布鞋制作每一道工序的匠人培养都至少需要3-4个月才能达到合格标准。此外,工序繁琐、环境设施简陋等问题也使得唐昌布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道远。
![]()
赖孃孃进一步向实践队员展示成品布鞋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在政府大力进行乡村建设的号召下,唐昌布鞋已经成为成都民俗文化重要的非遗符号。实践队员纷纷表示“非遗”见证历史、弥足珍贵,是让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资源,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走入大众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喜爱。
![]()
实践队与赖孃孃合影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