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科技大学:科技助力旧址,传承延安精神

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2023-07-25 浏览:

众星何灿烂,奔赴向延安|电智学院实践团赴杨家岭革命地科技助力旧址,传承延安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探索陕西本土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能力,7月22日,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星汉何灿烂,奔赴向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

图1.jpg

一、参观学习

7月22日清晨,实践团抵达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并率先参观了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中央大礼堂是专为召开党的七大而修建的,建成于1942年。礼堂为砖石结构,长35米,宽30米,高11米,可容纳千余人,内部采用窑洞的拱形结构,是当年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建筑。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图2.jpg

紧随其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中央办公厅楼1941年建成,因俯瞰形似飞机,亦称飞机楼。共有三层,一层分东、西两厅,西厅是中灶饭厅,东厅是作战研究室,后改为中央图书馆。二层是政策研究室和任弼时,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的办公室。三层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室。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逼真还原的现实场景,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伟绩。

图3.jpg


最后,实践团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的故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和会议室,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这里,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同时,毛泽东从事了巨大的理论工作,撰写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图4.jpg

二、座谈交流

实践团同杨家岭革命旧址外宣部主任薛健就“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进行主题座谈交流。会上薛健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我们热切分享了杨家岭旧址的红色历史渊源、革命文化,深入剖析中央大礼堂建筑结构布局的历史内涵。通过薛健对革命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对细节的把控,使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奋斗历程,感受到了七大当年的艰苦斗争的精神,激发了我们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实践团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图5.jpg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龚靖怡同学代表发言,“将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延安精神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用鲜活的具有个性魅力的故事素材丰富契合思政课程内容,促进大学生学习发扬红色延安精神,对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一方面邀请亲历者、见证人或基地的研究专家、讲解人员走进校园;另一方面,将思政课堂搬到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将讲解、体验、感受相结合,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郑莎、杨慧两位老师同薛健探讨了如何创新和改进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方式,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进一步规划安排。双方希望能够基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在深入挖掘杨家岭红色本土资源的基础之上,加深共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合作,探索红色本土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机制,要注重以红色资源为内容和载体延伸红色课堂触角,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人、启迪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党的辉煌历史中中汲取智慧力量。

三、实践活动

2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各自深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基层岗位中去,切身体验文旅基层服务工作。纪焱桓、龚靖怡参与文件整理的工作,整理归档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确保文旅基层服务单位的工作秩序和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杜春龙、郭明杰承接话务员的任务,负责接听电话,提供咨询信息以及解答游客的疑问,收集到大家的反馈和意见,为更好的基层需求、弘扬杨家岭革命精神做出服务。

图6.jpg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在杨家岭的革命经历与丰功伟绩。杨家岭革命旧址作为延安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也指引着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期望此次实践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前来参观革命圣地,了解延安精神,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出科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杨家岭小队”的故事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吧!


责任编辑:郭明杰 龚靖怡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