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赴陕西铜川暑期社会实践队到铜小青之家开展红色宣讲活动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2023-07-25 浏览: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7月18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铜川“赓续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暑期社会实践队到铜小青之家开展了一场十分有意义的红色宣讲活动。

1.png

实践队合影 任梦雨摄

“铜小青之家”是由团铜川市委管理、市青春驿站综合管理发展中心负责运营的全市青春驿站总店,是团市委充分整合共青团工作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集成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儿童,是一个保护和提升儿童福祉的公益机构。在本次红色宣讲活动中,实践队领队李贤老师和实践队成员史沛灵担任主讲人,通过多媒体展示、讲故事、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重点介绍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现场氛围热烈。

3.png

铜小青之家一角 任梦雨摄

实践队首先分享了在照金革命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和陈家坡会议旧址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紧接着,宣讲人史沛灵详细地介绍了革命英雄刘志丹的故事。他是美国记者斯诺笔下的“现代侠盗罗宾汉”,是毛主席亲笔题词赞誉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刘志丹身经百战,指挥红军先后解放了安定、保安等六座县城,使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刘志丹曾说“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由点到面,宣讲人从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事迹进而引申到照金精神,并告诫孩子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

5.png

实践队员进行宣讲 任梦雨摄

在互动环节,宣讲人问孩子们如何为传承红色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踊跃回答,将宣讲活动推向高潮。为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宣讲人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白纸上画出任意图案或者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课堂感悟。在实践队成员的协助下,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用作品表达出自己对革命先辈们崇高敬意和对祖国深深的自豪感。

6.png

孩子们在宣讲课堂上完成作品 任梦雨摄

为进一步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实践队成员还与孩子们互相交流兴趣爱好,并到球场切磋球技、指导孩子们投篮,大大拉近了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实践队成员还与铜小青之家的青年志愿者展开了细致交流,分享了志愿服务经验和感悟。通过这种互动交流,青年志愿者之间加深了相互了解,形成了一种友谊和合作的动力。

9.jpg

实践队与铜小青之家工作人员合影 任梦雨摄

铜小青之家的工作人员对长安大学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们在红色宣讲活动中的表现表示肯定。本次宣讲活动加深了青少年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对于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开展帮扶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诠释社会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魏金鑫
相关文章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拜城县开

7 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心中播下“乐学”的种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解码千年“孝”与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实践队柞水寻踪:孝义文化体验园解码千年“孝”与“艺” 为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号召,切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的战略部署,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兴义市“铭记十日——红军长征过境黔西南历史”展览馆与兴义市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烈精神”主题学习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信仰力量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三下乡|陕青同行石榴情 逐梦两路砺青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想、强信念、担使命,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专程奔赴青海省格尔木公路段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长安大学师生赴库车加依村:探寻非遗乐器传承,续写千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7月13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社会实践队前往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新和县加依村,开展以“守护非遗技艺,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