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饮食消费类型已由传统的吃饱型,向现代的绿色有机、天然营养、保健安全、方便快捷的复合型转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坐落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北部,拥有陕西省预制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成立了陕西省内首个富硒预制菜专业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石泉县预制菜产业链调研团一行人于2023年7月17日来到石泉县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经开区主管领导进行座谈,以进一步了解石泉县的富硒预制菜产业链。
(图为经开区领导与调研团座谈交流)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孝会书记介绍,石泉县预制菜产业园自2017年开始建设,2021年将富硒预制菜转为经开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蔬菜料理包、魔芋、蚕桑、黄花菜四大食品预制菜体系,其中“桑叶全粉”通过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石泉黄花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走出国门销往全球各国。近几年石泉县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现共引进33家龙头企业,研发基地4个,并且具有雄厚的富硒食品种养业基础,拥有117个农业园区、150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56个家庭农场、7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建立了资源整合、要素集聚、政策集成的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能人大户)+千家万户”和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举措,石泉县将紧扣打造“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西北富硒食品(预制菜)之乡”发展定位,树立陕西预制菜产业的标杆。
![]()
(图为陈万里书记向调研团介绍富硒预制菜园区情况)
经团队调研,石泉县富硒预制菜产业总产值实现60亿元的突破,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4.6%,直接入企就业1800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带动3万余户、5万余人产业增收,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年收购、销售农副产品20亿元,成为企业增产、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强劲引擎。
但石泉县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目前其预制菜产业存在规模小、产品多而杂、缺乏品牌带动等相关问题;缺乏科研力量和研发人才,主要围绕食品研发与加工方面,缺少自主特色和产品创新;同时标准体系不完善,未有硒标准规范体系等。
![]()
(图为经开区领导发言)
针对以上问题,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给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是建立产品标准规范。需要规范“富硒”标准,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研学基地,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立足石泉的平台,通过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最后是加强宣传,尤其针对青年群体,例如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与各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知名度,增加更多合作机会,也为石泉吸引人才提升竞争性,为构建科研平台助力。
![]()
(图为调研团成员黄奕嘉提出建议)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其快速发展既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了解了石泉县预制菜相关情况,也为其发展给出了建议,希望多方共同助力推动石泉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