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观司马迁祠墓 探寻重点保护文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韩城话剧汇演文化调研队 2023-07-28 浏览:

为进一步纪念我国重要史学家司马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韩城话剧汇演文化调研队一早便前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乡芝川镇南的高岗上的司马迁祠墓。7月21日,团队首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司马迁祠墓进行参观学习。这里的司马迁墓和祠修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坐西朝东,自下而上,依山就势。1982年2月23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牌坊,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条凹凸不平的石道,上面有车轮碾轧和风雨侵蚀的痕迹。这条大道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乃连接秦国和晋国的交通要道,后来司马迁祠修建在道路北侧,当地人便称这里为“司马坡”。

沿着司马坡向上,有一条岔道,立着木牌坊,上面书写着“高山仰止”四个大字。通往司马迁祠的这条砖石小道,共有九十九级台阶,俗称为“朝神道”。1668年,韩城县令翟世琪率领芝川民众大规模扩建司马迁祠,把有数丈深的沟填平,修筑了这条上祠之道。

快要到达司马迁祠的正门时,台阶中间出现一座砖砌牌坊,上书 “河山之阳”。走完九十九级台阶,祠堂大门赫然呈现,上方所书的“太史祠”三个大字,为韩城县令王增琪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题写。这座院子是司马迁祠的主体建筑,由供司马迁后裔祭祖的献殿和供奉有司马迁全身坐像的寝宫组成。

绕过献殿和寝殿,后方便是司马迁墓,外观好像一个蒙古包。在墓冢顶端有一棵古柏,被称为“五子登科”。在墓冢前方,有一块石碑,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太史司马公墓碑”。

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担任太史令。因为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所以受宫刑,后任中书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韩城司马迁祠,见证了一个文化名城的沧桑巨变,让我们能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老的秘密,领略中国古代文明的风采。

(图片1)

image.png


图为调研队成员在广场上司马迁像前合影留念(摄影:朱鑫豪)

(图片2)

image.png


图为调研队成员准备穿过牌坊(摄影:石胜琦)

(图片3)

image.png


图为上山途中对司马迁广场的俯拍(摄影:王凯昕)

(图片4)

image.png


图为司马迁墓全貌(摄影:刘国梁)

 


责任编辑:王雨虹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

7月15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征程,首日于兴义市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双手触摸文化根脉,于行走的课堂里淬炼初心、凝聚共识。 烽火威舍忆峥嵘,青春步履淬初心 实践队首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长安大学学子赴商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5日,长安大学理学院“党建赋能·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商南县青山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围绕“红色教育、科技赋能、教育帮扶 、产业调研”四大主题,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西北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延安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 |延河星火:档案溯心,宝塔铸魂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示精神,2025 年 7 月,西北大学“延河星火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

7 月13日,长安大学赴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在龟兹博物馆与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触摸千年文明印记,全方位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