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同心圆——蒙自石榴科技小院赋能民族团结
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肯定了他们扎根乡村解民生、治学问的精气神,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精神,带着初心使命,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0日来到蒙自石榴科技小院开展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与蒙生石榴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张显合影
合作产销筑团结
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蒙自市新安所镇小红寨村,是一个集石榴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示范社。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金600万元,社员1200余户。下辖25个分社和8个营销组,石榴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值1亿多元。通过参观和学习,实践队员了解到石榴产销合作社的建设,注重创新和科技引领,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同时,团队也体会到了强国复兴不仅要依靠党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人发扬自己的优势,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图为张显带领实践队员前往石榴加工厂
图为张显带领实践队员参观石榴加工生产线
图为张显带领实践队员参观青年之家
图为张显为实践队员介绍小红寨产销专业合作社概况
石榴园里话振兴
蒙自种植石榴有800多年历史,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称号。一棵棵老树的树干盘旋交错,青苔附着处,裸露出干枯的老皮,但却棵棵枝繁叶茂,树冠硕大,遮阴蔽日,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棵石榴树的树龄有200年,是这片石榴园里的‘寿星’。”在一棵树冠招展的大石榴树下,实践队员聆听蒙生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张显讲述老树故事,与他们一起共话农村新发展。据悉,百年古树石榴园还与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以更科学的手段保存好石榴种质资源。实践队员在参观学习后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图为百年古树石榴园
图为蒙生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张显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蒙生石榴园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张显讲述老树故事
乡村振兴中国梦,万籽千红筑团结。在万亩石榴园中、百年古石榴树下,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果实挂满枝头、即将进入成熟收获期的石榴树,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白里透红的石榴果为蒙自谱写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此石榴园除正常种植生产外,还承担着培育新种、增产增效的科研任务。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