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好“大思政课”,7月10日至20日,长安大学赴四川西昌“赓续红色血脉•共促凉山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西昌市开展调研,学习感悟新时代长征精神,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中长才干、做贡献。
图为实践队全体合影。
探寻红色记忆,做长征精神的追随者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后在西昌市礼州镇召开军事会议,史称“礼州会议”。实践队前往礼州会议会址所在地田坝村,通过与当地镇政府和村党总支开展交流座谈,调研礼州会议会址、毛泽东住所等场馆,亲眼看、亲耳听、亲口讲,深入了解礼州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习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激发实践队立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热情。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人员交流。
知青林郁郁葱葱,是父辈长在土地里的芳华;烈士墓庄严肃穆,是在倾诉筑铁路、灭山火的不朽事迹。实践队走进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西昌烈士陵园,充分领悟各族青年扎根凉山的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缅怀为西昌人民美好生活而牺牲的英雄烈士。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脱贫攻坚展览馆。
寻梦逐月问天,做航天精神的传承者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从长征精神到航天精神,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喊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实践队员远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耸入云的发射塔,了解火箭从生产组装到发射升空的全过程,重温祖国航天事业壮阔波澜的发展历程,认真学习一代代航天人所承载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实践队在返回舱、火箭模型前认真学习领悟着紧紧凝结在每个元件、每声指令和每场会战中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将继承并发扬航天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自主创新、勇攀高峰,逐梦时代的星辰大海。
图为实践队全体在西昌发射中心合影。
多元产业共建,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对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践队走进凉山脱贫攻坚博物馆,感受着一批批党员干部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的“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之脱贫攻坚精神,全面了解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新时代长征精神也在凉山历久弥新,激励着凉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践队先后走进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实地研学,与当地村委会、农户深入交流,学习不同作物的种植和采摘方式,调研当地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的特色方式,建立“礼州镇田坝村-长安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当地坚持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着力打造“长征文化+民俗体验”一体化旅游模式带动全面发展,贯彻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统一部署,为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葡萄种植园。
新时代长征精神始终浸润在凉山的每一寸热土之上,凝聚起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力量,谱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征新篇章。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将以长征精神滋养初心,以航天精神淬炼灵魂,以脱贫攻坚精神砥砺力量,争做乡村振兴事业的“追随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