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扎实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生态振兴,是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基本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为重要标志。
7月13日,长安大学赴青海海东“青春聚力促振兴,互助共赴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调研其近年来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生态效益。
图为实践队员与南门峡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宣教中心门口合影
实践队员们走进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站在南门峡水库堤岸四外眺望,入目所见即是绿树青山。进入宣教中心,里面摆放的尽是湿地公园内的植物标本和摄影展的作品。工作人员首先给实践队员观看了南门峡湿地公园的宣传短片,由宣传片内容,实践队员了解到: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217.31公顷,湿地面积992.94公顷,湿地率81.57%,这里遍布种类丰富的森林植被,还有灌丛草甸植被和干旱草原植被,凭借其独特的原真性地貌,绚丽的自然风光,相对完整的植被保存,成为野生动植物良好的生存及栖息场所,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一称的黑鹳。
图为宣教中心内展示的植物标本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植物标本
随后,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展示了公园内的监测设备,表示:该系统设定后就会自动捕捉出现在湿地公园内的动物,自动记录一天出现的数量、物种、出现时间,为工作人员最终整理时提供一套总数据。在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展示监测画面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身影。黑鹳有沿用旧巢的习性,它连续多年在南门峡水库现身,更能表明近年来南门峡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图为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讲解
碧水蓝天的湿地是大自然中的瑰宝,自2014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申请成功后,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以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为契机开展了大量湿地保护宣传活动,以实际参与的方式让受众亲身经历,从而提升受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以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努力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乡村发展振兴之路。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