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红色”本色,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赓续红色革命文化,在实践中悟出经验,得出道理。2023年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枫火志愿队暑期实践考察团的成员们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进行了调研和学习。
高西沟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地处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总面积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53亩,其中林地2250亩,草地1526亩,基本家田777亩,由40架山,21条沟组成,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村现有家户126户,522人。
米脂县高西沟村“四任班子三代人”的村党支部作为“三秦楷模”的先进集体代表,曾经带领群众征山治水,打造美好绿色家园,把一个环境恶劣的穷山沟治理成了山清水秀、村美人富的“陕北小江南”,打造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
图为高西沟水保生态教育基地中国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如今的高西沟山梁沟峁连绵,山顶上梯田层层,柏树圈圈环绕,苹果园里郁郁葱葱,随处一片生机勃勃。这是高西沟人多年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子子孙孙造下的福,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高西沟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成为了高西沟人的骄傲。
在采访调查的途中,实践队员们路遇了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刚开始老人并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的身份,只是慢慢地向我们讲述高西沟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从前艰难的奋斗史,老人随后带领我们前往常秀英奶奶的窑洞,实践队的成员们都被一双年迈的双手吸引了,那双手饱经岁月的雕琢,那双手打造出了好生活好日子,那双手是我们后人最好的劳动教育。
![]()
图为实践队员在米脂小米博物馆参观学习中国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高西沟的发展之路证实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是并行不悖的。高西沟的“四任班子三代人”的党支部领导人在一代代为高西沟群众脱贫致富的途中,并没有放弃生态建设,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我们脚下的土地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衡量一个地方人民的文明素养。中国人自古就懂得保护生态环境,诗人杜甫就有“齐万物”的思想,把人类放到自然这个大的环境中去看,我们于山川草木来说,并没有任何贵贱强弱之分,我们从土地中汲取,讲求适度。高西沟人的发展之路是“齐万物”最好的真实写照。
高西沟精神内涵是:坚定信含,永葆先进的政治本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尊重现律,因地制宜的求实态度。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的民主作风。勇于探索,与时明进的创新理念。高西沟精神是高西沟人民多年奋斗历程中凝结的结晶,是高西沟的后代也是我们祖国新一代的重要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中认真领悟,落到实处去。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