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等教育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劳动二三事

来源:未知 编辑:陕西大学生网 时间:2021-11-08
导读: 1958年,我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风风雨雨六十年,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而其中参加劳动的往事也成为我成长的缩影。 1958年入学后,我被分在林学系六二级一班。那年图书馆开始建设。开工初期,学生们参加义务劳动,我们班参加打地基...

1958年,我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风风雨雨六十年,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而其中参加劳动的往事也成为我成长的缩影。

参加采伐劳动.png

1958年入学后,我被分在林学系六二级一班。那年图书馆开始建设。开工初期,学生们参加义务劳动,我们班参加打地基。先由专业人员挖出约一人深的壕沟,然后学生们向沟内填土。填一层,夯实一层,再填土,再夯实……用的铁夯有四个铁环,拴上四根绳子,四个人每人一根,同时用力把夯提过头顶,用力砸下。就这样,一层一层把沟填平砸实。打夯是个快乐的事情,同学一人叫号子,号子都是自己瞎编的,唱不了几句就没词了。大家哈哈一笑,从头再来……

1959年初,我们班又接到在学校西大操场西边种植毛白杨的任务。当时由林业站运来20棵两年生的毛白杨树苗,胸径5-6公分,树高4-5米。我们班30人挖坑、栽树、浇水,一个下午就完成了任务。三年后,我从东北林学院回校时,看到整齐的两行树分布于南北有百米长,枝叶繁茂,有胳膊那么粗。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这些树仅剩下两棵保留在北校区老体育馆南边,树下修了保护墩,现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我心中永久的纪念。

留校做老师后,我参加了包括打机井、伐树和夏收等劳动,更多的是发挥专业所长,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服务。

1966年初,我被派往农作二站支援打机井。那时打的是人工挖的直径两三米“大口”机井。在井口支上三脚架,挂上滑轮,穿上钢丝绳,吊一个带活门的大木箱,向上吊土。由森林采伐运输工程系提供卷扬机,并派我和孙俊卿操纵机械。我根据井的深度,在卷扬机钢丝绳上做好标记,就知道木箱何时落到井底,这样空车下降时可以高速下放,而提升时缓缓而行,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倍,得到领工齐开印师傅的赏识。

二站打井任务完成后,我又接到在农作一站八区下的河岸边再打一口井的任务。由于受到地形限制,这口井挖出的土必须拉到几十米高的塬上,为了解决人工拉土费工费力问题,我从沟底到塬上八区架了一条索道,挖出的土用索道直接拉到塬上,从而省去了许多人力。

先后打成的两口机井为农场几千亩地灌溉出力不少。

森林采伐运输工程专业是我校除水利、农机之外的第三个工科专业,学制五年。虽是林学系的一个专业,却是系的建制。当时,森林采伐运输工程的青年教师和技术设备为学校建设做了不少工作。

就说伐树,对我们搞森林采伐的来说是小菜一碟,不用爬树清枝,不用人推拉绳,基本能自动控制树倒的方向,使用的是汽油动力锯,在当时是先进工具,伐倒,打枝枒,造材等都能高效完成。

我们先后对北校区南门外东侧以刺槐,榆树为主的杂树林,西农路两边以椿、榆、楸树为主的行道树,三号楼前原工会院周围的杂树林和我校果园的苹果、杏、梨等果树进行了采伐。正所谓“不破不立”,此后,这里相继演变为现在东南区门口和家福超市,三号楼前园林景观和博览园。

1970年后,国民经济进入了恢复和调整时期,我国森林资源也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森工专业下马。我和几位学机械的老师转到农机系,每年的夏收劳动,是农机系全体教职工最值得回忆的事情。

当年学校农场有几千亩地,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每到夏收季节,需要战高温,和雷阵雨抢时间,为此农机系需调动全体教职工和机械设备参加夏收战斗。联合收割机负责收割和脱粒,清粮机负责清理脱粒的小麦,拖拉机收割时负责运输、碾场,收割完后要犁耙和秋播。还有人工收割、脱粒、翻场、晾晒等工作,加上各种机械的后勤保障及支援,简直就是大兵团作战,轰轰烈烈,一干就是十多天。每年的夏收秋播,练就了农机系教职工的业务本领。通过实践,也启发了老师的科研灵感,给教学科研开劈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


责任编辑: 陕西大学生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