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用好多种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陕西理工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党建引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地合作,用好多种资源,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
——用好校内资源,广泛开展宣讲,讲好党史故事。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学科优势,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教授专家及优秀学生,开展好富有特色的“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立校内教师和学生宣讲团,注重针对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青年学生三个群体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分重点、多形式开展专题宣讲或辅导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教师和学生宣传团队,遴选《纲要》和《概论》课教授专家,形成党史专题讲授的示范教案,在校内各单位进行宣讲。人文学院发挥历史学学科优势,组织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学校还开展了“百名书记讲百年党史”“党课微视频”“微分享”“团委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把讲好党史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科书”“营养剂”“必修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用好官方资源,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党史学习教育官网资源,包括党史专题讲座、党史微课、红色展馆、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资料库、百年影像、要闻要论、重要论述等,引导各级党组织用好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分享会,从百年党史中品读经典、汲取力量、传承精神。组织学校师生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学习形势与政策高端报告会,用好人民网、教育部社科司等教育资源。组织全校基层党委师生观看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同上‘四史’思政大课”。邀请省委宣讲团专家多人次进校向师生作专题报告,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水平。
——用好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利用汉中当地红色资源,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地处陕南革命老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利用何挺颖烈士故居、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西乡县革命英烈纪念馆等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委书记讲党史故事、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座谈交流学习感受、“学党史·悟思想”作品征集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组织本单位师生赴周边县区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故居等进行现场学习。利用文艺大赛宣传当地英雄人物,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弘扬当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学校举办“学党史·担使命•传承百年红色精神”主题演讲比赛,选用汉中的何挺颖、张富清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百年风雨历程和光辉历史。第四届“曹禺杯”话剧节以“传承历史演绎经典 献礼建党百周年”为主题,全校学生参与,演绎党史题材话剧。通过红色经典,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用好智力资源,开展党史研究,服务文化发展。该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除在校内各单位积极开展党史宣讲,还受邀赴汉中市及各区、县的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助力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校充分调动教授专家积极性,深入开展党史理论研究、史料收集,拓宽党史研究视角,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为深入挖掘和创造性阐发、创新性发展汉中红色革命文化内涵,学校与汉中地方政府多个部门协同,正在编纂《汉中红色革命文化》丛书,包括《汉中红色革命史(1921-1949)》《汉中革命英烈故事选编》《汉中红色革命研究文集》《汉中革命英烈诗文书信选编》。一丛四集充分挖掘和阐发汉中红色革命历史遗存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思想资源、文化资源、物态资源,助力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组织动员广大师生依托汉中市红色历史和文化资源开展汉中革命文化传承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该校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主动对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科创园、产业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创业街区等项目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