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黄河科考,强国有我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郭宝营、李芳婧、刘振 时间:2023-08-20
导读: 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023 年 7 月 22 日至 8 月 3 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随黄河科考上、中、下游三支队伍赴青海、四川、甘肃、宁...

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23722日至83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随黄河科考上、中、下游三支队伍赴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八省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实践活动围绕黄河水资源利用、沿线地质灾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党委书记戴宏研究员、院长李振洪教授,党委秘书朱倩博士全程随队指导。

水利工程作用大,流域发展助力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守好自然生态边界,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实践队随黄河科考队前往黄河流域不同地区,围绕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五水”转换、水沙治理与防洪等问题展开实地考察调研。

7月23和24日,上游实践队随黄河科考队先后来到刘家峡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考察调研,并与水电站工作人员座谈交流。通过考察调研,实践队员们认识到水电站建设在区域防洪、蓄水、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上游实践队员在刘家峡水电站

 726日,中游实践队随黄河科考队前往宁夏水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旱区灌区水与环境”主题考察,调研“五水”转换过程机制。实践队员认识到只有立足地下水,重视包气带水,关注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生物水,并综合考虑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才能够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

image.png


中游实践队员考察宁夏水与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

7月24日、26日及8月1日,下游实践队随黄河科考队前往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黄河河务局开封黄河河务局等水利机构进行考察调研。实践队员切身感受到国家在改善黄河水沙关系、提升沿黄地区应对各类灾害能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深刻认识到要加强对黄河流域长期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兴水利、除水害。


image.png


中游实践队员实地考察小浪底水文监测站

绿水青山留福祉,生态保护利千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实践队随黄河科考队,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深入宁夏沙坡头沙漠治理示范区、走访黄河入海口,调研黄河流域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成效和模式。

7月26日至8月1日,上游实践队跟随黄河科考队先后来到西宁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玛多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四川若尔盖草原等地开展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实践队员们认识到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于黄河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来讲,生态保护的地位尤为突出。


image.png


上游实践队员实地考察黄河源头生态现状

中游实践队于7月25日、7月27日至28日在宁夏中卫、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地开展“荒漠化综合治理”主题考察。7月25日实践队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进行考察,27日前往鄂尔多斯对亿利生态光伏发电综合治理项目进行考察,28日与内蒙古鄂尔多斯林业和草原局进行座谈,并赴达拉特旗进行野外调研。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沙漠绿化工程等对于黄河沙漠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image.png


中游实践队员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

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了改善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7月27日至28日和7月31日,下游实践队先后在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考察调研。



image.png


下游实践队考察柳园口湿地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image.png


下游实践队员在黄河入海口

考察流域地质构造,明晰成因综合治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地质构造活跃,高山峡谷纵横,巨型滑坡发育。长期的构造演化、冰川作用、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共同影响了黄河的河谷地貌及流域环境,塑造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河道。实地考察河流向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黄河流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和治理现状,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

7月23日至8月2日,上游实践队跟随黄河科考队先后考察了德恒隆滑坡、夏琼寺滑坡、白刺滩滑坡、洒勒山滑坡等历史滑坡。通过科考队专家老师们的讲解以及登上滑坡体的实地考察,实践队员们进一步明晰了上游巨型滑坡的成因机制,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image.png


上游实践队员在滑坡体上考察

7月25日至8月3日,李永军教授带领中游实践队在宁夏沙坡头黄河拐弯、贺兰山-盆山构造的黄河展布耦合、巴彦淖尔-包头的黄河“几”字湾、晋陕交界的壶口瀑布、关中平原的潼关古城等多个黄河重要地点,调研黄河流向与断层之间的关系,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地质构造与断层活动对于控制黄河流向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李永军教授在贺兰山前为中游实践队员讲解

因地制宜新模式,乡村振兴有“妙招”

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立足黄河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布局,推广乡土风情建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调研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实践队员们跟随科考队深入黄河两岸的乡村,开展乡村振兴系列考察调研。

7月24日,上游实践队跟随黄河科考队前往青海化隆的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考察调研。阿河滩地质文化村是黄河沿岸首个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地质文化村,其基于黄河地质文化背景建立,采用“地质+生态旅游”的模式,依托地学科普和地学研学带动乡村旅游。实践队员们在张绪教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撒拉族女儿秀体验馆、空心古榆树和阿河滩清真寺,并考察了位于黄河边的古城遗址。实践队员们认识到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只有立足于黄河流域的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上游实践队员参观阿河滩地质文化村扶贫基地


image.png


上游实践队员参观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空心古榆树

7月24日,中游实践队来到宁夏隆德县李士村、宁夏隆德县红崖社区以及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等地进行考察。李士村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运行模式;红崖社区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建成德隆老巷子民俗文化村、红军墙、红二十五军先遣团党委会议遗址等红色革命文化景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龙王坝村打造高端民宿、网红打卡地,将农村变景区、变法治教育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基地等,让当地人意识到人才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乡村振兴模式的深入考察,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想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资源,而且还需要探索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出特色产业。


image.png


隆德县李士村集体企业


image.png

中游实践队员考察西吉县龙王坝村

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8月3日圆满结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于黄河全流域的具体科学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实践中全面了解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国家需求。实践队员们表示,在未来将会更加关注黄河流域的相关研究问题,接过保护黄河的历史接力棒,传承好前辈们的精神风范,以锲而不舍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状态扎根保护黄河的第一线,积极投身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究中,以实际行动,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郭宝营、李芳婧、刘振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