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沙地润土筑梦田,文化繁荣映日边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王紫宁 彭方圆 时间:2024-07-17
导读: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紫宁) 7月14日,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腹地,一场关于绿色与希望的实践正在悄然上演。长安大学 “ 沙地润土筑梦田·文化繁荣映日边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 前进在生态治沙 的征途。 风沙漫天飞扬...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紫宁)7月14日,在广袤无垠的沙漠腹地,一场关于绿色与希望的实践正在悄然上演。长安大学“沙地润土筑梦田·文化繁荣映日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前进在生态治沙的征途。风沙漫天飞扬,团队成员们全副武装集体上阵亲手维护脆弱的梭梭树苗,体验创新的杯苗实验,并与仲麟的治沙基地共同见证了生态立牌的庄严时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f4d51f91e88e90a22ba58d17c89c475(1).jpg

 实践团队与仲麟在纪念牌前合照


日正中天,守护绿色希望

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排排扎根不久的梭梭树苗在风中摇曳,它们是这片荒芜中最为珍贵的生命。风沙渐浓,刚刚吃完饭的队员们来不及午休,带上装备深入沙漠腹地开始第二项重要的工作---为早晨挖好坑的树苗浇水,同时为昨天浇过水的树苗覆土保湿。沙漠独特的浇灌方式并没有难倒大家,在仲麟以及本地劳作村民的悉心教导下,队员们熟练地使用水管进行浇水作业,烈日炎炎下是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39066cd4dd95ea4f118bdc4ffb7189e.jpg

队员帮助进行浇水工作


浇灌工作结束,队员开始为树苗坑覆盖沙土防止水分流失,干旱的沙漠中水分极易蒸发,只有及时覆土保湿才能增大树苗的成活率。队员们的脸上掉下一颗颗汗珠,汗水与沙土交织,但手上的工作丝毫不减。每一滴汗水,都是对这片土地付出奉献的见证;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未来的绿洲铺就基石。

mmexport1720949692248.jpg

队员进行覆土保湿作业


创新实践,杯苗实验初体验

树苗浇水维护工作圆满完成,团队转战至实验区,亲身体验了杯苗实验这一前沿治沙技术。在其他实践团队成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植入特制的育苗杯中,这些杯子不仅便于携带和移植,还能有效保持水分和养分,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实验过程中,大家不仅学习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更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驻守当地的工作者谈到,现有的梭梭树苗基本是不断实验改进后的最新成果,但其成活率总体只有85%左右,仅少部分地区可达90%以上。防沙治沙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创新研究,才能使沙漠变绿洲的梦想最终实现。

2793692c0176444d55591ac43004921(1).jpg

队员体验杯苗实验


立牌仪式,共绘生态蓝图

夕阳西下,沙漠实践活动也迎来了尾声。实践团队与仲麟治沙基地举行了立牌仪式,指导老师彭方圆与基地创建者仲麟共同在沙漠中立下由实践队成员们绘制的纪念牌。牌面上写的“变绿洲”三字,正是团队队员们对民勤县生态振兴的美好期许,更是每一位像仲麟一样驻守沙漠的青年人最坚定的目标。临行前,仲麟细心地为队员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感动至极,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关注和支持民勤县生态环保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民勤县绿进沙退的生态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mmexport1720948947092.jpg

实践团队与纪念牌合影


结语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应有之义,是落实乡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仲麟一样的治沙人的加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才会越来越好。通过这次与众不同的生态实践,实践团队的各位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治沙防沙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理解了生态振兴的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 王紫宁 彭方圆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