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现代学子赴陕西凤县走访特色乡村擎画振兴蓝图
“烈火炼真金,实践检验真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了深入挖掘大红袍花椒如何扎根于陕西凤县的土壤,以及在这片富饶的椒树下又讲述了怎样的发展故事。7月18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赴陕西凤县社会实践团师生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了凤县张家窑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七月的凤县,群山间点缀着红彤彤的花椒,弥漫着麻味浓郁又清香的花椒气息。实践团师生一行十人来到了张家窑村进行实地调研。在张家窑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王赟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村庄及周边的乡村振兴开展情况。他强调,张家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希望能通过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合作,能够为村里的红色文化、经济产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村干部王赟带领实践团实地参观花椒种植
凤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凤县大红袍花椒又称“凤椒”,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赞誉为“花椒之王”,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凤县大红袍相继荣获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等殊荣。张家窑的花椒种植是陕西凤县乡村振兴战略精心打造的智能农业项目,通过利用现代机械技术,使花椒烘干、筛选都实现了自动化,不仅提高了花椒生产的效率,还保证了红花椒的品质。科学的种植管理,让小小的花椒成为张家窑村集体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实践团前往花椒种植户家中进行学习调研
农户热情的为实践团讲解大红袍花椒的加工过程
随后,张家窑村干部王赟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张家窑村内红色文化遗址——红二方面军长征旧址、张家窑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在参观寻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卓绝以及革命先烈的伟大奉献,在为这片历史悠久的红色土地深深动容的同时,也坚定了实践团队员们的理想信念。
红二方面军长征旧址
张家窑村干部王赟和实践团在红色旧址前合影留念
张家窑苏维埃政府旧址石碑简介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了草店村进行羌文化和特色民宿的实地调研,受到草店村乡村振兴专干及驻村第一书记的热情接待。草店村除了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外,还有一个人杰地灵的旅游景区——羌族文化园,它位于凤县西南侧、秦岭南侧,年游客接待量超过300万人次,是秦岭中的一颗明珠,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宝鸡凤县是古代羌族人的一个重要聚居地,这里也被称为羌族故里。如今,凤县境内仍保持着丰富的羌族民俗文化。在羌族文化园的对面,还有这样一片无忧净土之地,它既能满足你关于民宿的所有美好温暖的想象,也能使你更加深刻地全身心体验羌族文化的真正内涵。羌族特色民宿是草店村的集体经济,这里可以让身体小憩让心灵暂停漂泊,这个小小的民宿藏着诗与江湖,浓缩着一个乡村的温度,羌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多了一份返朴还淳的情怀。行走其间,你能感受到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乡村的魅力、一个民宿的典雅与用心。在大厅里,羌红、羌绣、荷包等……细品文化香,让你离古朴的羌文化更进一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居于这样的民宿之中,品味这里的慢生活,感受让人沉醉的典雅细致。
含有羌文化特色的民宿外景
特色民宿内部环境及羌族文化装饰
今天的调研活动在张家窑和草店村圆满进行,除了深入了解大红袍花椒是如何结合现代生产工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灿灿金粒的辉煌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张家窑红色文化的深厚,激发了实践团师生的爱国之情。草店村通过发展特色羌文化和特色民宿,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们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共同书写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陕西凤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做好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三绿”文章、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工程,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优秀红色文化为载体,产业、文化多元融合发展的格局。不但促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新鲜力量。
实践团队员向花椒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