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大学子三下乡: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冬枣化身农民增收新引擎

来源:西北大学 编辑:马斯羽 汪天悦 时间:2024-07-24
导读: 大荔县,中国西北农业重镇,以冬枣产业引领乡村振兴。7月17日,“荔数乡情,智绘佛村”实践队调研大荔县,探访龙门村与小坡村冬枣种植与数字经济融合实践。龙门村多元种植模式保障冬枣全年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小坡村则从贫困村转型为冬枣产业领头羊,技术革新助力脱贫...

大荔县,一座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重镇,正以其特色的冬枣产业,生动诠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效。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的号召下,7月17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荔数乡情,智绘佛村”实践队在薛飞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陕西省大荔县,对当地的特色冬枣产业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乡村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调研。

“荔数乡情,智绘佛村”实践队先后对龙门村监委会主任穆正民和小坡村村支部委员王念红进行了访谈,并实地走访大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调研数字经济大趋势下大荔县特色冬枣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成果。

龙门村探访:冬枣产业的多元化种植模式

在龙门村,实践队见到了监委会主任穆正民。通过与穆主任的交流,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大荔县冬枣的多元化种植模式包括温室、钢架棉被大棚、普通大棚和露地种植。四种模式确保冬枣从6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连续供应,为村民带来了全年不间断的收入来源。一串串鲜亮脆甜的冬枣,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篮,更成为大荔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近年来,老百姓腰包是越来越鼓,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此外,实践队在此与渭南师范学院的支教团队不期而遇,双方就龙门村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支教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听,参与是最重要的,要将知识的甘露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洒落心田。”实践队成员还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彰显了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

图为与支教团队和村委会穆主任合影_副本.jpg

图为与支教团队和村委会穆主任合影

小坡村的华丽转身:从贫困到领跑的冬枣之路

17日下午,实践队转战小坡村,探寻其从省级贫困村到冬枣产业“领头羊”华丽转身的秘籍。

曾经的小坡村是省级贫困村,在盐碱地里尝试多种农作物种植却均以失败告终;今天的小坡村,翠绿的枣树、整洁的村容、广袤的大棚……这座小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不少游客从远方奔波到此,只为一品美味。村支部委员王念红自豪地向实践队成员分享了小坡村通过冬枣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历程。“冬枣救了我们,富了我们。”小坡村通过引进冬枣产业,进行技术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冬枣专业村”、“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这些荣誉称号背后隐藏着小坡村日复一日付出的巨大努力,也代表了小坡村冬枣品牌取得的诸多显著成就。

图为小坡村冬枣荣誉证书_副本.jpg

图为小坡村冬枣荣誉证书

图为实践队听王念红讲述村史_副本.jpg

图为王念红为实践队讲述冬枣产业

在村支部委员王念红的介绍下,实践队参观了小坡村的冬枣种植园,看到了园内的冬枣生长现状,看到了村内正在引入的滴灌系统、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统等先进设施,看到了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如今,在技术的加持下,小坡村现冬枣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1.2亿,成为周边冬枣种植标杆。

图为冬枣大棚内的滴灌设备_副本.jpg

图为冬枣大棚内的滴灌设备

图为实践队成员近距离观察冬枣_副本.jpg 

图为实践队成员近距离观察冬枣

特色产业促共同富裕,大荔县经济增速可期

通过此次调研,“荔数乡情,智绘佛村”实践队成员调研团队感受到了大荔县冬枣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深刻体会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化浪潮下,农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就要打好农村产业发展、科技帮扶、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组合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广大青年应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勠力同心书写数字化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马斯羽 汪天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